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党课下载 >

2024年党课讲稿:领导干部学会读书“12字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全文完整)

时间:2024-05-11 15:0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课讲稿:领导干部学会读书“12字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2023年党课讲稿:领导干部学会读书“12字诀”,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全文完整)

党课讲稿:领导干部学会读书“12字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传统文化中,读书、修身、立德,不仅是立身之本,更是从政之基。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反复强调“事业发展没有止境,学习就没有止境”,不断“劝学”“促学”,寄语领导干部要“带头读书学习,修身养志,增长才干”。领导干部要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读书学习是提升领导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党历来重视读书学习,把其作为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培养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如何读书学习上,老一辈革命家有着许多经典论述和独特诀窍。下面,让我们共同学习几位老一辈革命家读书“诀窍”。

  一、毛泽东:挤和钻

  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他常对身边工作人员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在他的推动下,1938年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学习作为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的一项任务,并号召来一个全党的学习竞赛。1939年5月20日,毛泽东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演讲,深刻阐述了党中央发起学习运动、加强干部教育的重大意义,并巧用木匠“钉钉子”“钻木头”的原理,生动形象地就如何读书学习作了辅导。

  当时许多干部一提起学习就直摇头,经常以工作忙、没有时间为借口不愿读书。对于这种现象,毛泽东说:“在忙的中间,想一个法子,叫做‘挤’,用‘挤’来对付忙。好比开会的时候,人多得很,就要挤进去,才得有座位。又好比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就是木匠向木头一‘挤’,木头让了步,才成功的。”“在每天工作、吃饭、休息中间,挤出两小时来学习,把工作向两方面挤一挤,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一定可以挤出两小时来学习的。”此外,有许多干部反映“看不懂”,因而不愿读书。毛泽东说:“看不懂也有一个办法,叫做‘钻’,如木匠钻木头一样地‘钻’进去。看不懂的东西我们不要怕,就用‘钻’来对付。”“工作忙就要‘挤’,看不懂就要‘钻’,用这两个法子来对付它,学习是一定可以获胜的。”

  “挤”和“钻”正是毛泽东自己的读书实践。他日理万机,仍见缝插针读书,甚至理发时也读,还曾幽默地对理发师说:“你办你的公,我办我的公,咱们互不干扰。”对于喜欢读的书,他都是一遍又一遍地研读,读懂弄通、常学常新。1920年,毛泽东第一次读到《共产党宣言》。这是他读的第一本马列主义著作,也是他最爱读的书。书中的许多精辟论断,他几乎全能背下来。1939年底,他就对人讲过,《共产党宣言》他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问题,就翻阅《共产党宣言》。后来的几十年里,他每年都把《共产党宣言》读几遍。他一生一共读了多少遍,这是很难说清楚的。正是有“挤”和“钻”的读书精神,成就了作为一个伟大读书人的毛泽东。

  二、周恩来:精和专

  周恩来自幼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对自己提出了“读书不虚度、学业不虚度、习师不虚度、交友不虚度、光阴不虚度”的人生准则,第一条就是关于读书的。此后,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在繁重的工作中始终坚持读书学习,并把“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视为座右铭。

  1943年3月18日,周恩来在重庆红岩整风学习时写下《我的修养要则》以明心志。第一条就是读书心得:“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第三条则是解决工学矛盾的方法:“习作合一,要注意时间、空间和条件,使之配合适当,要注意检讨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同年7月,周恩来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经过三个月的学习,他对“修养要则”作出深化和补充,再次强调“必须从专而精入手”。这就是周恩来的“精”“专”读书法,即读书贵在精而不在博,不要不加选择地什么书都读;
重在深度而不在广度,针对某一领域或某一问题有重点地阅读、思考、研究,不要浮在表面、不求甚解。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毛泽东提出领导干部要学习政治经济学。周恩来积极响应号召,1960年2月19日至3月2日,他在广东从化召集部分领导干部组成读书小组,认真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3月2日,周恩来在总结发言时,再次谈到了读书方法问题,强调“要分析这本书,对的要加以肯定、发展,错的要加以否定、批判”。这里体现的是批判地学习和思考的精神。只有“精”和“专”了,才能既不盲从也不全盘否定,做到对正确的东西加以吸收借鉴、对错误的东西加以否定扬弃。

  三、刘少奇:思和写

  刘少奇从小喜欢读书,由于他在家里排行第九,所以左邻右舍都称他“刘九书柜”。参加革命工作后,他不但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读书学习,还非常重视提高全党同志的文化水平和理论水平。1948年12月14日、1950年9月10日,兼任马列学院院长的刘少奇先后两次对马列学院学员讲话,详细阐述了他的读书观和治学方法。

  刘少奇认为,读书学习不仅要有刻苦的精神,还要有科学的方法,就是要做到“思”与“写”并进。一方面,坚持独立思考,防止陷入教条和本本之中。他指出:“读了书,增加了一点理论知识,这只是有了运用理论的可能,而处理实际问题不是单靠书本所能解决的。”因此,“我们学习马列主义,要学习它的立场、观点、方法,不要把马列主义变成教条。”“学习了马列主义的思想方法,还必须对客观材料和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整理,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1951年底,他在杭州休养期间,总是手捧范文澜著的《中国通史》,一看就是几个小时,而且边看边思考,还不时提笔书写批注,阅读到何处,只要有感想,就立刻写下来。一个多月后,书上写满了批注,密密麻麻。另一方面,坚持动手写文章,以写作提高认识水平。他认为,“多写文章也能帮助读书”“写文章也是掌握一种武器,要能够提出问题,解释清楚问题”。他还号召党员干部“不会的要学会,已会的要练习写比较复杂的文章”“学习写理论的文章,而且要注意写现实性的文章”。

  刘少奇一生勤于读书、勤于思考、勤于动笔,善于将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善于将实践经验总结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留下了许多光辉的理论著述,成为我们党著名的理论家。

  四、朱德:谦和恒

  朱德具有一生学习、一生向前的奋斗精神,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几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也是读书治学的楷模。

  朱德认为,读书学习首先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他一直强调,干部要和战士一起学习,学习中必须放下架子,抱虚心态度。1940年5月5日,在第一届“干部学习节”上,朱德被推选为“模范学生”。6月6日,刚从前线回到延安不久的朱德出席了延安在职干部学习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他在会上谦虚地说:“前方后方很多同志都说我是一个模范学生,老实讲,怕算不上。”他勉励大家:“要时时刻刻前进,要努力学习,少学一点便少懂一点,少懂一点做事情便怕要有漏洞。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便只有向前进步,只有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

  朱德还认为,读书学习贵在持之以恒。他经常用一句老话“做到老,学到老,还有三分学不了”鞭策自己和勉励周围的同志。1939年朱德五十三岁寿辰时,夫人康克清在给他的贺信中曾写道,“你见书便读,学而不厌,总是前进着”。新中国成立以后,朱德年事渐高,但学习劲头不减,每天始终坚持读书学习两至三小时。无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走到哪学到哪,从不间断。即使在“文化大革命”中处境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八十多岁的朱德仍然坚持读经典著作、哲学书籍,写下许多读书笔记。1975年春节前后,他在住处会见前来拜访的宋任穷。在谈到学习时,他说,“要认真学习,学习马、恩、列的著作,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到老学到老”。

  五、邓小平:经和实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这句话往往让人们误以为邓小平是个不怎么爱读书的人,其实不然,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经常手不释卷。抗战时期担任邓小平秘书的刘复之回忆:“他好读书,在艰苦的战争岁月,我几次在行军出发前整理文件挑子,箱子里总装几本书。”1969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南昌监管劳动期间,他把放在北京的一部分书运往江西,每天劳动之余就伏案读书,有时一直读到深夜。

  “学马列要精要管用”是邓小平关于读书学习的一句名言。这句话生动反映了邓小平读书的两大特点:一是注重学习马列主义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
二是注重着眼于解决现实问题读书,学以致用。对于马列主义理论著作,邓小平一直坚持学习研究。在法国勤工俭学时,邓小平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的书籍,所读的主要是《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书籍。这些书籍,是他的“入门老师”。1942年,延安编印了《马恩列斯思想方法论》,邓小平反复阅读、又圈又点。后来他一直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看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通读了《列宁全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中,号召全党同志学经济学、学科学技术、学管理,“从实践中学,从书本上学,从自己和人家的经验教训中学”。

  六、陈云:啃和研

  陈云认为,“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尚空谈、求真务实,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和党的建设方面都有很高的理论造诣,堪称我们党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典范。

  陈云主张读书要下苦功夫,要“啃”。他强调,读书要与懒惰作斗争,要一本一本啃原著。他说:“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延安时期,他抓紧一切时间系统阅读马恩列斯原著,结合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和自己的革命经历,从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短短几年,他留下了十多个厚厚的笔记本,有好几千页、上百万字之多。没有“啃”的精神,是不可能做到这些的。因学习刻苦,他还得到毛泽东的表扬。

  陈云还注意采取研讨式的读书方法。他提出,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一起讨论,可以互相得到启发和提高。延安时期,他在中组部组织了一个六人“学习小组”,还有几位旁听者,并由自己担任组长,带领大家认真研读马列经典著作和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等著作。学习方法是,规定每周看几十页书,然后讨论一次,研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各种意见都可以争论。这个学习小组从1938年到1942年坚持了近五年时间,取得了丰硕的学习成果,在延安颇有名气。1987年7月17日,他与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还谈到这个学习小组,指出“学习小组不要很多人,大体上都要处在同一理论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号召家人学习,陈云将家人组织起来,成立了一个家庭学习小组,专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新时期对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向老一辈革命家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业务素质、组织管理、心理和身体素质,以书香中国建设促进文化强国建设,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一要在多读书上下功夫。多读书,既要有量的积累,又要有品类的积累。当今社会,读书的方式多样化,有纸质版的书籍可以阅览,也有电视、电脑网络、手机APP等现代阅读方式可选择,学习的途径多样化。同时,各种大众读物、专业书籍应有尽有,可以满足量的需求,又可以满足不同品类的需求。领导干部既要多读马列主义的书,又要多读法律、历史、专业、文艺等方面的书籍,增强政治素质、文化水准和道德修养。

  二要在读好书上下功夫。时下,有人正版的书籍不读,而是热衷于传播微信上非权威媒体流出的一些读书链接;
有些人对单位每年订的十多种报刊杂志从来不去浏览。书籍有良莠之分,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中要善于辨识,读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要多浏览党报党刊、精读名著佳作和专业知识,才能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要在善读书上下功夫。要读懂、读透、读通。要带着问题读,带着思考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哲理,只满足在多读上,就像沙漠里的空中楼阁,虚无缥缈,没有留下可用的东西。因此,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中要有思考,有比较去读,带着求知欲好奇心去读,不断获取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智慧。

  四要在增长才干上下功夫。读书的目的是汲取智慧、获得力量,用书中的领悟来解释当下的困惑,实现奋斗目标。因此,领导干部在读书学习中要注重理论指导实践。毛泽东主席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有所用还不够,还要学有所成。要把学习跟实践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坚持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提升本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践中作出贡献。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离不开读书学习。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要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真正使读书学习成为工作生活的一部分,突出主干、择其精要,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成为行家里手,努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推荐访问:党课讲稿:领导干部学会读书“12字诀” 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 党课 讲稿 担当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