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党史简介两篇 篇一 党的一大: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科尔斯基列席会议。
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大会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次大会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除了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外,在社会上没有引起任何注意,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但是,就在这时,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却已在沉沉黑夜中点燃起来。从此,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
党的二大: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党员420人。大会正确地估计了孙中山和国民党的革命立场,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三大还明确规定,在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党的四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党员994人。这次大会的历史功绩是,总结国共合作一年来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并对民主革命的内容作了比较完整的规定,指出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同时,还要反对封建的军阀政治和经济关系。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0多人,代表党员57967人。大会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上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大会指出:中国仍然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现阶段的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形势是第一个革命浪潮已经因为历次失败而过去了,而新的浪潮还没有来到,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目前最主要的危险倾向,是盲动主义和命令主义。尽管六大存在着对于中间阶级的两面性和反动势力的内部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对于大革命失败后党所需要的策略上的有秩序的退却,以及农村根据地的重要性和民主革命的长期性缺乏必要的认识等缺点,但大会决议传达贯彻后,大体上统一了全党的思想,对革命运动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隆重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4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党员。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党的八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的成果。
党的九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1249名,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大会由毛泽东主持,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王洪文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中央政治局中结成“四人帮”。大会没有纠正中央九大的“左倾”错误,反而使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势力得到加强。
党的十一大: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
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此,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
这次大会的一个重要贡献,是在提出经济建设目标的同时,又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建设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因此,在促进经济建设全面高涨的同时,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这些任务的提出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性要求,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也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更加全面和深刻。
党的十三大: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正式代表1936名,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大会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党员。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会代表2048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大会 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党的十七大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篇二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大会讨论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陈独秀代表中央局向大会作一年来的工作报告。
大会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报告。
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指示,通过《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和《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三届中央执行委员会作工作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陈独秀代表第四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向大会作了《政治与组织的报告》。
大会通过《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议决案》《土地问题议决案》等文件。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中央委员会,并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这是党在国外召开的唯一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42人。
瞿秋白代表第五届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组织报告和军事报告,李立三作农民问题报告,向忠发作职工运动报告,布哈林代表共产国际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的政治报告和有关政治报告的结论。大会通过各项报告,以及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党章》。选举产生了第六届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
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关于形势和思想政治问题的报告、关于讨论政治报告的结论和关于选举问题的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44名,候补中央委员33名。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国1073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各项报告和经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决议。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97名,候补中央委员73名。
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1969年4月1日至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党员。毛泽东致开幕词。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委员170名,候补中央委员109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党员。周恩来作政治报告。
大会通过了政治报告和经修改的党章。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195名,候补中央委员124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代表中央委员会作政治报告;
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十一大政治报告宣布,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历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中央委员201名,候补中央委员132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545人,候补代表145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党员。邓小平致开幕词,胡耀邦向大会作《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重新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210名,候补中央委员138名;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72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32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36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党员。
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部分条文修正案》等决议。大会选出了中央委员175名,候补中央委员110名;
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200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69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989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大会同意关于不再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89名,候补中央委员130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08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多万党员。江泽民向大会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93名,候补中央委员151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15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人,特邀代表40人,代表全国6600多万党员。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大会通过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等决议,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中央委员198名,候补中央委员158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1名。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13人,特邀代表57人,代表全国7300多万党员。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大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修正案)》等决议,一致同意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大会选出中央委员204名,候补中央委员167名;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27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