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2023年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

时间:2022-11-20 20:40:03 浏览量: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3篇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第1篇两办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的《进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供大家参考。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3篇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第1篇

  两办出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和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座谈会上作的《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守法守纪守规尽责》讲话,均要求提高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利用,同时要求审计结果可用、好用和实用。然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的主体是党委、政府和有关干部管理监督部门,如何运用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亟待解决和完善的薄弱问题。在实际工作,由于信息沟通渠道不畅、部门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原因,普遍存在经济责任审计与结果运用、责任追究脱节。在干部任用方面先离后审、先提后审、边审边提等审用脱节现象严重,责任追究、问责未具体落实,很大程度上存在审计查处与整改和成果利用“两张皮”,未能将组织监督、纪检监督、司法监督和审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为改变这一现状,构建组织、纪检、审计和司法纵横交错的监督#,更有效的监督、管理、考核领导干部,提出以下审计成果利用的思考。

  (一)提高审计质量是前提

  当前审计结果利用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我们出具的审计结果报告质量和形式与审计成果利用难或低下是成正相关的,审计结果报告质量不高、与组织纪检部门监督管理干部没有找到十分恰当的结合点,也是造成审计成果利用低下的直接原因。因此,我们审计部门练好“内功”,深化和拓展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全面客观准确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结果,努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使审计结果可用、好用、管用是提高审计成果利用的前提条件和当务之急。

  (一)围绕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是4个字,即“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的内容都必须围绕这4个字。转变就账审账的经济责任审计理念和思路,必须适应审计对象职责的变化情况,贴近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相关事项,不断拓展和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做到与时俱进。要按照两办《规定》的要求,在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或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过程和效果,特别是关注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情况,遵守有关经济法律法规、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经济工

  作的方针政策情况,制定和执行重大经济决策情况,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情况;关注重大投资项目的建设、管理、使用和效益情况;关注领导干部履行国有资产管理、监督职责情况;关注领导干部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情况等。同时,要根据离任审计和任中审计的不同要求,确定审计的重点内容和重点事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

  (二)围绕审计结果适用要求,作出客观公正准确的履职评价。按照两办《规定》,经济责任审计对象横向涵盖党委、政府、司法、企事业单位各类领导干部,纵向涉及从乡镇至省部的各级领导干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领导干部之间的经济责任范围有很大差异。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深入分析各类领导干部所承担经济责任的差异,健全完善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一是要把握评价原则。要坚持独立性、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相统一,以事实为依据,全面分析审计查证的各种情况,避免以偏概全,尤其是不能用单个事实或几项指标去评价履行经济责任的整体情况。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尽可能进行量化评价。二是要把握评价重点。要依法作出评价,严格做到依法应该审计什么就审计什么,审计什么就评价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评价到什么程度。要突出对领导干部经济行为和经济责任的评价,突出对履行经济责任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的评价,突出对重大决策过程和效果的评价,突出对领导干部负有直接责任事项的评价。分清直接责任与间接责任、现任责任与前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主观责任与客观原因等界限,切实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四)围绕加强干部管理监督,着力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推进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审计机关必须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水平。一是要不断提高审计工作的适应性,做到审计结果可用。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干部管理监督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不但要摸家底、找问题、揭隐患,还要更多地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法规、执行政策、科学决策情况;不仅要看过去,更要看现在,还要看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是打下了基础、留下了潜力,还是留下了包袱;不仅要准确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业绩,还要反映领导干部在履行经济责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提供审计结果时,做到有数字和事实、有成效和问题、有历史和现状,切实为干部考核提供客观和可用的依据。二是要努力提高审计报告的实用性,做到审计结果好用。审计报告要让干部管理部门看得懂、用得上。因此,我们提供的审计报告不能简单地堆砌一些枯燥的数据,要尽可能地用直白、写实的手法来表述审计的结论和意见,给有关部门提供清晰、明确、简洁的信息和依据。三是要切实提高审计分析的建设性,做到审计结果管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要作出评价、指出问题,更要防止和避免问题再发生。这就要求我们努力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水平,着力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反映干部经济责任履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注重从管根本、管长远的角度出发想对策、提建议,提供高层次的审计结果,推动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

  (二)多形式多渠道报送审计成果是途径

  一是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将审计报告、决定等法律文书送达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人员。并采取召开单位职工大会等形式通报审计结果情况,让大家知晓本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情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审计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和建议。认真研究整改落实措施,并向审计机关报告,起到预防、规范、整改和提高的作用。只有这样,审计结果的利用在这个单位、在微观上才算发挥作用。

  二是将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书等法律文书分送、抄送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让纪检监察机关了解被审计人员遵纪守法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对有关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让组织部门掌握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利用审计成果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监督和管理;让财政部门了解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状况,以便加强财政管理与监督。并要求组织、纪检、财政等部门对报告的采用情况进行及时反馈。

  三是报送审计结果专报。针对审计报告文书篇幅长、专业性强、不便于领导阅读的不足,每个审计项目在出具审计法律文书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再加工后,形成一份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建议可行、通俗易懂的审计结果报告,及时呈报政府领导及抄送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和主管部门,以便及时了解被审计人员的履职能力和水平。

  四是及时编撰审计要情。针对审计所接触的大量微观经济活动信息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以及审计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和重大经济犯罪线索,及时编撰审计要情上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以便为决策提供参考和完善制度、纠正存在的问题。

  五是汇总、开发、深度加工审计成果。定期不定期地对一些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总结规律性的事项,剖析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通过综合报告、信息、宣传稿件来综合反映面上的情况、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体制机制方面的建议,开发审计成果深层次的价值,实现审计成果的不断增值、增效。

  (三)建立健全审计成果利用相关制度是保障

  一是建立审计情况通报制度。以政府或联席会议的名义下发审计通报,将年度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被审单位和个人、审计的主要内容、存在的问题、经济责任的界定和责任的追究、整改建议及整改措施等汇总情况进行通报,以起到警示和启示的作用。

  二是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有计划有步骤的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是民主法治建设的要求。采取制发审计结果公告书或在媒体、#站上进行公告等形式,将被审单位和个人经济责任结果情况向社会公告,将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这既是对审计机关审计质量的监督,又是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个人存在问题的曝光,在对被审计单位和个人产生巨大压力的同时,也会对工作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促进被审单位的及时整改,从而达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和要求。

  三是建立审计整改督查制度。由经济责任联席会议办公室将领导干部责任审计结果情况书面告知相关人员,并向被审计对象原单位发出《整改通知书》,责成限时针对审计结果报告列举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书面报送组织、审计、纪检部门,存入《干部监督跟踪档案》。在此基础上,组织、纪检、审计部门联合对整改结果进行督查,汇总督查整改情况,并向人大、政府报送整改结果报告。经政府领导批准后,在一定范围内通报或公告整改情况。

  四是建立经济责任的问责制。审计机关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界定结果分别移送组织、纪检等部门,触犯法律的移送司法机关立案查处。组织、纪检部门重点对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分别作出党的纪律处分和行政处分,进行责任追究和问责。达到既“问效”又“问责”,推进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进程。

  四、建立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转化机制是基础

  一是建立经责联席会成员单位间的协作机制。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

  议成员之间的协同配合,进一步形成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之间分工明确、各负其责、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的工作目标,尤其是计划安排、项目组织实施和成果运用应该在制度层面作出统一的规定。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和党内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制度有机结合。定期召开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审计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对审计中发现的共性的问题和在审计报告中没有反映的事项应进行通报。

  二是建立经济责任动态数据库,对领导干部进行动态管理。审计部门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免、审计数据库,掌握任免管理动态和审计结果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提供准确结果。组织人事部门,将审计结果报告放入领导干部实绩档案,作为干部管理的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要建立廉政档案,把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重要依据。

  三是通过制定法规把干部任免与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凡正职调动要将审计结果报告同其它材料一起上报,作为研究干部任免意见的直接参考数据,并将审计结果报告纳入任前公示的内容之一。要明确领导干部在任期届满或调任、转任、轮岗等事项前,未经审计不得办理调离手续;不得解除经济责任,特别是对领导干部任期内由于决策失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所在单位在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使用或资产负债损益及个人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严重违纪违规问题的,不得提拔重用,强化审计成果利用力度。

  总之,在大力提升审计结果可用、好用、管用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建立健全联席成员单位的工作协作机制,切实做到审用结合,充分发挥组织、纪检、审计在领导干部监督中的合力,强加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实现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第2篇

  一、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认识不到位。有些部门和审计人员未认识到责任审计项目审前调查的重要性,认为审前调查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只停留在嘴上;有的审计人员自认为自己经验丰富,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状况比较熟悉,无须深入细致的调查,只在审计实施阶段边调查边审计就行了,往往忽视审前调查。

  实际上审前调查是审计准备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实施审计项目才可能够事半功倍。

  二是对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准备不充分。不少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时未拟定调查方案,没有明确审前调查的范围、内容、方法、分工。

  三是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方式单一。有的审计人员在审前调查时,过多的采用查阅资料的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及经营管理方式。没有采取现场调查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没有通过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及通过内控制度测试和抽样调查相结合,不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纪检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未查阅以前年度审计档案,掌握查出问题及整改情况,调查方式单一不利于多角度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事项,不利于快速发现审计线索和评判审计风险。

  二、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目标

  搞好经济责任审前调查,首先要明确审前调查目标,了解被审计对象在任职期间的经济活动、管理水平、执行财经纪律、民生改善、环境效益等相关情况。

  一是确定对象。要明确党政主要领导的主要职责,通过调查机构和领导职责分工情况,分清不同类别领导干部即县(区)党政一把手、市县(区)直部门领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政主要领导各自所承担的直接经济责任及履行经济责任所涉及的部门、单位和事项。

  二是确定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审前调查要注意检查领导干部在执行国家经济决策、财经法律中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即领导干部对国家制定和颁布的经济发展政策是否掌握、是否执行,如领导干部执行经济产业政策、惠民政策是否到位等;领导干部所管辖部门和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国家财经法纪、政策和财政纪律;领导干部所在地方政府和部门制定出台的文件、政策和制度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等。

  三是确定重点范围。调查党政主要负责人对重点经济决策和重点投资,特别是领导本人直接主持的重点经济决策、民生项目、重要投资项目的情况。着重调查决策执行是否民主、合规,可行性论证是否充分,有无超越职权决策、盲目决策和个人武断等。调查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各项重点项目投资和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调查领导干部执行国家经济决策、财经决策法规情况。

  三、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内容

  首先,注意收集领导干部任期内的基本情况。包括任职时间、任期目标、任期内重大决策、重大事项、群众关注的热点,任期内主要经济以及前次审计情况等。针对不同类别的.经济责任对象,即县(区)党政一把手、市县(区)直部门领导、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负责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镇长)等确定不同的调查重点。

  其次,关注领导干部指标完成情况、财政收入及执行财经纪律情况。一是领导干部任期内主要任务指数完成情况工作,查阅近三年工作总结、上级主管部门及本级政府考核结果;二是应以全部财政资金为主线,主要经济增长点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方面及产生的效果;三是调查分析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及重大经济决策和投资项目情况;四是延伸审计调查,包括由财政部分支付到位的一级预算单位和二级预算单位及重大项目资金,对这些项目的认证、立项及政策应作详细调查。

  最后,关注领导干部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生态效益、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有企业投资经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以及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规定等情况的绩效。

  四、经济责任审计审前调查步骤

  第一步,调查提纲详实周密。要针对被审计对象实际情况和行业实际,拟定详实周密的审前调查提纲,对调查内容、调查范围、调查重点、调查方式、调查重点、调查人员进行分工,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调查提纲。

  第二步,走访摸底深入细致。走访摸底主要采取外围调查取证和查阅单位内部资料的方法。一是到纪检监察、组织部门进行走访,收集对审计项目有价值有信息;二是到主管或财务隶属关系密切的如财政、银行等部门进行走访咨询;三是搜集被审计单位行业政策法规制度,掌握行业特性;四是查阅被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如以前年度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以及审计整改情况,必要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民主测评,了解民意。五是调查被审计单位的下属单位或基层单位、职工,切实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政策贯彻落实情况、惠民政策落实情况以及被审计领导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情况。

  第三步,座谈了解把握要点。深入被审计单位,与不同层次干部职工进行座谈,详细设计座谈了解的内容和要点,做好座谈记录;同时采取内控制度测试、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与审计相关的线索。

  第四步,调查了解记录有理有据。调查过程完成后,审计人员要把审前调查的过程、方式、参加人员、调查重点内容及调查的结论

  形成书面调查了解记录,对被审计单位财经政策执行情况作出初步评判,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确保审计实施阶段顺利进行的操作办法。同时,要注意保存审前调查情况资料,与审计实施阶段相印证。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第3篇

  1、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滞后,审计成果运用不尽理想

  由于干部人事制度的特殊性和审计机关权限的限制,多年来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着被审计单位的领导离职后,才受组织部门委托进行审计的问题。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被审计人员往往在已任新的领导职位后,组织部门才委托审计部门对其在原单位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造成了“先离后审”的局面。基本上是审计归审计,任用归任用。再加上被审计人员对审计认识不全面,不重视,也导致审计定位存在较大偏差,影响了审计质量。这样做的结果容易造成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和审计机关以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对廉政问题及个人经济问题也很难查清。再加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协调较少,各成员单位之间尚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行反馈机制。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审计评价缺乏统一标准

  目前我国的审计评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律法规及制度滞后,缺乏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报告。致使审计过程中遇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难以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来评判。从而使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工作变得十分复杂和困难。而且由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间往往都跨度长,审计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废止等变化也较快,这也为审计机关选择适当的法律法规进行评价增加了难度。因此,必须尽快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和评价体系。

  3、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

  随着近年来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

  持,审计机关的年度计划工作量在逐年递增。正常情况下,我局对国家审计署、省审计厅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必须优先完成外,有时还要抽调人员配合纪检(监察)、组织等有关部门开展办案调查、检查等临时性的工作,而组织部门交办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又都比较集中,一批下来往往是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人员紧张问题成了困绕审计机关工作开展的突出问题。

  4、经济责任审计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单位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经济责任审计两个暂行规定之后,有关部门也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的实施细则和实施意见,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成为法定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营造一种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工件氛围,促使各级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正常的工作制度,是保护、爱护干部的必要措施。领导的重视和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的积极配合,是开展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基本保证。其次要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提供法律保障。审计的本质是监督,而监督的效能取决于领导体制上的突破和创新。实践证明,在各种监督制约机制中,最有力、最有效、最权威的是自上而下的垂直监督。只有加强法制建设和体制创新,才能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适应性较强的.法律保障。第三要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努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并具有较大的风险性,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政策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严格按照审计法及审计规范的要求办事。因此,审计队伍自身建设是当务之急,要把提升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审计人员要重视审计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重视政策法规的学习和研究,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廉洁自律,积极推动审计工作向前发展。

  5、经济责任审计几点设想

  一是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把领导干部的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有效结合起来,我们打算逐步扩大领导干部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就是在年初安排全年审计工作计划时,逐步加大领导干部任中经济责任审计的比例,以备将来在这些领导同志离任时,审计部门就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就会有很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今年我们就安排了5个任中审计的项目。

  从组织、纪检部门来说,我们建议在维护中央关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要实行“先审计,后离任”原则的前提下,可以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灵活开展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领导干部任期届满或调任、转任、转岗等情况,重点采取“先审计后离任”方式开展审计工作;对免职、辞退、退休的领导干部,可实行“先离任,后审计”的方式推动审计工作。在遵循“逢离必审”的基础上,加大对在职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力度,将审计监督关口前移。

  二是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与传统的手工审计相结合。近年来,该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传统的手工审计基础上,逐步过渡到以计算机审计为主,以手工审计为辅,利用oa与ao两大系统交互,实行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全过程电子化控制管理。

  三是把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相结合。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的过程中把以往财政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对领导干部任期内所发生的重大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领导干部作出的重大经济决策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审计,把对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与效益审计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客观、公正、详实的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评价体系。

推荐访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调研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调查汇报 汇报 经济责任审计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