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湖南民间戏曲——花鼓戏
1 花鼓戏的简介 湖南花鼓戏又称湘剧,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 总称。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衡阳花鼓戏、邵 阳花鼓戏等等之分,各具不同的风格。它源自湘南民歌发展 而成,从一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演唱。各地花鼓戏的 传统剧目约有四百多个,音乐曲调三百余支。按其结构和音 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 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 曲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著名演员有廖春山、王佑生、 张树生等。
花鼓戏的分类(主要四种)
1.
长沙花鼓戏 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地花 鼓—花鼓灯)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主要的 剧目有《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 租》等五十个剧本。
岳阳花鼓戏 和长沙花鼓戏第二种声腔都叫“锣腔”。“锣腔”也叫 “打锣腔”即演唱时用锣鼓伴奏,不托管弦、人声帮腔。解 放前荆州花鼓戏也是锣鼓伴奏,人声帮和,50年代才加入文 场伴奏。剧目主要有 [采茶调]、[望娘调]、[倒板调]、 [四季青]、[采莲船调]。
2.
3. 常德花鼓戏 主要流行于常德、桃源、汉寿、临澧、大庸、慈利一些地方。
它源于民间的“采茶灯”“车儿灯”,清末流入城市。宣统年 间《长沙曰报》就有常德禁“花灯淫戏”的记载,正因为此, 才迫使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合演,在合演中直接受到常德汉剧 的影响。主要剧目有《林英观花》、《跳粉墙》、《拣菌子》、 《双下山》以及解放后改编的《尤二姐之死》。新编现代戏 《山村兽医》。
4. 衡州花鼓戏 是一种流行于湖南省湘南地区的民间小戏剧种。各地的名 称不同,在衡阳、衡南、耒阳、常宁一带称之为“马灯”,攸 县、茶陵一带称为“地花鼓”,安仁一带称为“花灯”,永兴 江左一带也叫“花灯”,江右则叫“唱调”。主要剧目剧目有 《婆媳比武》、《补锅》、《春山坳》、《重相遇》、《两锅 汤》等。
花鼓戏的剧照及声音片段
刘海砍樵
采茶调
跳粉墙
补锅
声腔 花鼓戏的音乐曲调约300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体,辅以板, 式变化。
根据曲调结构、音乐风格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分为4类 川调 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 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不 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鼓 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 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鼓 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 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花鼓戏的现状及问题 在现在这个“娱乐之上”的时代,花鼓戏却走向了没落。
这与花鼓戏表演人才的大量流失也不无关系。由于经济效益的 缺失,也由于缺乏一个行之有效的人才统筹管理机制,众多花 鼓戏表演人才开始走向各大“歌厅”,开始表演其他的行当, 或者干脆另谋出路。这使处于颓势的花鼓戏更是雪上加霜。
究其根本,要想改变花鼓戏的现状主要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 面的问题:1,让花鼓戏重新充满活力,吸引各个年龄段的观众;
2,在致力于传统剧目精华的的同时又与时俱进对剧目、演出形 式等进行创新;3在政策层面上拓宽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资金 来支持花鼓戏的发展;4加强对花鼓戏表演人才及演出市场的管 理和规范。
篇二: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湖南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
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 发展起来的,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
长沙花鼓戏在地花鼓阶段,是从“两小”(小丑、小旦)到“三小”(两小加小 生),再从“三小”发展到多种角色。但以“三小”为主,至今仍是长沙花鼓戏的重 要特点。
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中,有大量的小戏和折子戏,是最有特色和具有代 表性的剧目。小戏包括“对子戏”和“三小戏”。小戏大都是在山歌、渔歌、小 调、地花鼓、竹马灯等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折子戏则是大本戏中经常作为单 独演出的,都是长沙花鼓戏中最流行的剧目。建国后,依靠老艺人和文艺工作 者的合作,对长沙花鼓戏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挖掘、改编。重点加工整理的有 《刘海砍樵》、《芦林会》、《阴阳扇》、《南庄收租》、《刘海戏金蟾》等 五十个剧本。
在音乐中属于“曲牌联缀体”,联缀的方法是根据塑造形象的需要和保持唱 腔布局统一协调的要求,将同基调的多支曲牌联接起来,达到刻划人物、展现 剧情的目的。但在表现手法上,辅以板式变化,以弥补曲调之不足。
长沙花鼓戏的声腔分为“川调”、“打锣腔”和“小调”三大类。前两类称为“正 调”,有较固定的声腔格式、旋律特点;后一类的曲调旋律、节奏、调式都变化 较大,基本上各自保持原来的民歌结构。长沙花鼓戏的过场音乐,曲调来源于 民间歌曲和古典的曲牌。
长沙花鼓戏在“三小”的基础上发展了生、旦、净、丑诸行角色。但小丑、 小旦、小生仍代表着本剧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小丑分为褶子丑、短身丑、官衣 丑、烂布丑、奶生丑等。
长沙花鼓戏的伴奏乐队,分文武场面。文场有大筒、唢呐。大筒是主要乐 器,形似二胡,以竹筒蛇皮制作,音色清亮而浑厚,伴奏时用于托腔保调;唢呐 分大唢呐和小唢呐,主要用于吹奏过门。武场有堂鼓、大锣(苏锣)、大钞(汉 钞)、小钞和小锣。击拍的是“可子”(即长方形的梆子)。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湖南花鼓戏》
篇三: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自明、清以来,流传于秦岭山区的“筒子戏”“八岔戏”“小调戏”深受山区群众喜爱。这三种形式的音乐各自成系,从不参差混用。它的曲调欢快、活泼、清新亦委婉,具有浓郁的陕南泥土气息,群众统称为“花鼓戏”。
在长期流传过程中,这三种形式的音乐各自成系,从不参差混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双百”政策的指引下,商洛剧团多次组织人力,深入山区调查研究,挖掘整理,将花鼓戏由原始的席棚、地摊搬上现代舞台,几代人数十年来经过艰辛的努力,不断革新扬弃,将原来的三种形式合二为一,大幅度提高了它的表现能力,既保持了它清新浓郁的泥土气息,又适于表现各种戏剧矛盾冲突,各类戏剧人物的内在情绪变化,使之既能演示历史故事,又可以表现火热的现代生活。更为群众喜闻乐见,成为陕西省乃至全国知名的剧种。
初次品读《疯娘》这文章是不久之前。寝室里的姐妹读给我听的,说实话,当时自己真的没有什么太深的感觉,或许是麻木了吧。可当我前些天在语文课堂上再次听到《疯娘》这文章时,我的心情,再也无法向前次那样平静了。
她只是一个疯子,一个连猪草和稻子都分不清的疯子。整日在村边流浪,被家境贫穷而取不起媳妇的农家收留。在这个家里,她受尽了冷落、斥骂。更有甚者,农家因为贫穷养活不起而把她干出了家门。他只是这样一个疯子,一个什么都不明白的疯子。
她不只是个疯子,从生下娃儿的那一刻起就不只是个疯子了,而是个母亲,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母亲。在被家里赶走后,依然在努力的找玩具送给她的儿子。当有人欺负自己儿子的时候她能不顾一切的去保护他,哪怕害苦了别人;她甚至可以为一句儿子的:"好吃"而去拼命.
她的神志和平常的人不同.但是却对儿子充满了爱.她的爱是最圣洁`最崇高`最无私的,这使我不禁感动。就连她---一个疯了的人都知道怎样去爱孩子,只这一点,足以感动天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是自过流传的真理."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疯娘死了,或许你认为她死得很惨,但在我看来,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带着满足离开的."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也许,她是还想采几个桃子送给儿子吃,其实,那只是儿子随口说了一句"好吃"而以,并没有叫她去采.但她很高兴,为了儿子的一个“好吃”而欣喜。
商洛剧团将花鼓戏与《疯娘》联合在一起,上演了一出令人震撼的《疯娘》,演员们将自己的角色表现的淋漓尽致,尤其是扮演“疯娘”的演员,将每个阶段“疯娘”的性格变现的十分鲜明,使观众都被带入到“疯娘”的感情当中。
感谢学校给了我们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的花鼓戏,希望学校能够经常组织这类活动,增长我们的见识,开拓我们的眼界。
我被“疯娘”感动了,被天底下最纯洁伟大的母爱而感动。
篇四: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目录 MENU
花鼓戏的简介 花鼓戏的分类 花鼓戏的发展
花鼓戏经典剧目
花鼓戏是湖南最 著名的戏种。
它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 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 花鼓、灯戏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 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
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 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
湖南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从一 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 (小 旦、小丑、小生)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 百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 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 土气息浓厚。音乐曲调有三百 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 体,辅以板式变化。
湖南花鼓戏按曲调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 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
,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 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
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但 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传 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 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 《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经典名剧
一、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著名演员叶红饰胡秀英,李左饰刘海, 李晓嘉饰刘母。
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戏曲的发源地——— 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周新国先生《武 陵藏珍》记载:‚古城常德多古井,著 名的有四眼井、丝瓜井、葵花井等。丝 瓜井位于城内泮池街文条巷与丝瓜井巷 交汇处。传说井水中有丝瓜影像,取井 水置水桶和木盆等容器中同样现出丝瓜 影像,因而得名。临井而观,井口直径 五尺余,深约三丈多,上口小,下腹大, 似缸倒置,井水清洌,冬暖夏凉,久旱 不竭。丝瓜井历史悠久,具体建于哪个 时代,无从考证。流传于常德民间的 ‘刘海戏金蟾’、‘刘海砍樵’源于刘 海和胡秀英一段坚贞的爱情故事。神话 传说。
由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李谷一饰刘兰英, 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国家一级演员彭复光饰李 小聪,钟宜淳饰刘大娘。
二、补锅
内容简介 生产队的养猪能手刘大娘,希望找一个有文化、 有技术、职业好、贡献大的小伙子做女婿。但女 儿兰英却瞒着她找了一个补锅匠做对象。刘大娘 和女儿的看法不一样,认为补锅是“屋檐脚下蹲, 一脸墨黑尽灰尘”的职业,没有什么出息。有一 天,刘大娘失手打破了煮潲的大铁锅,着急之中 拿了饭锅当潲锅,只好叫女儿去请补锅的师傅来 补锅。兰英与男友李小聪商定计策,要趁这个机 会来启发和教育妈妈。小聪来到兰英家,刘大娘 不知道小聪就是兰英的男朋友,催他快点补锅。
小聪不急不忙讲述自己的岳母看不起补锅匠,刘 大妈也表示赞同他岳母的思想,接着,小聪对刘 大妈的旧思想给予严厉的批评,教育她革命工作 是整体,七十二行都重要,彼此相依不能离。刘 大娘听小聪讲得有道理,表示不仅自己要改变旧 观念,还要帮助小聪劝说他岳母接受这个女婿。
小聪见岳母已回心转意,连忙向岳母表露身份。
刘大娘在满意的微笑声中接受了这位女婿。
THANKS
篇五: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后来被请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了一次也都得到了我到信阳的时候差不多快6月中旬了我听一个信阳的朋友说他们这里这几天有那个光山花鼓戏的演出听说政府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交流特意在信阳的中心广场那里举办一个大型的光山花鼓戏表演邀请到了光山县等地区十几个花鼓戏班子来表演的
豫南花鼓戏
篇一:豫南花鼓戏来到信阳,闲暇之余,去听听豫南花鼓也非常不错。豫南花鼓戏是在信阳光山县那边,所以这豫南花鼓戏还被叫做光山花鼓戏。
在以前就没有豫南花鼓戏这一说的,以前都是一些豫南的民间小调、山歌和一些歌舞之类的,这些豫南当地的特色,然后再融入一些楚戏和黄梅戏的腔调,其中还有一些汉剧和曲剧的特点。这就像是一锅大杂烩一样,慢慢的演变成了一个剧种。这种豫南花鼓戏演出的人员不需要太多的,一般的演员都是比较多能的。这豫南花鼓戏的道白有三种,一种是韵白,有一种是口白,也就是用土话,就是他们河南信阳这边的乡音,还有一种是数板道白,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用的,而且听起来还是比较风趣幽默的。在新刚成立之后的一年曾今豫南花鼓戏曾今参加过中南大区的汇演,而其还得到了好评。后来被请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了一次,也都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认可。
我到信阳的时候差不多快6月中旬了,我听一个信阳的朋友说,他们这里这几天有那个光山花鼓戏的演出,听说政府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交流,特意在信阳的中心广场那里举办一个大型的光山花鼓戏表演,邀请到了光山县等地区十
几个花鼓戏班子来表演的。因为我是一个民间艺术迷,所以这会来得真赶巧了,趁着现在离活动开始还有两天,先去信阳一些比较有名的地方玩玩吧。
篇二:豫南花鼓戏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河南信阳市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它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汉族戏曲剧种。
豫南花鼓戏演出的人员不多,一般的演员都是比较多能的。这豫南花鼓戏的道白有3种,一种是韵白,有一种是口白,也就是用土话,就是河南信阳这边的乡音,还有一种是数板道白,这些一般都是由丑角用的,而且听起来还是比较风趣幽默的。在新刚成立之后的一年曾今豫南花鼓戏曾今参加过中南大区的汇演,而其还得到了好评。后来被请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演出了一次,也都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认可。为了促进民间艺术的交流,政府特意在信阳的中心广场举办一个大型的光山花鼓戏表演,邀请到了光山县等地区十几个花鼓戏班子来表演的。
特色: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发展:1953年,光
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
秀剧目。随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1989年省文化厅曾在光山县举办了大型研讨会,有省内外60多名专家参与研讨,由于豫南花鼓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目前,仍有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当地。
豫南花鼓戏之一(照)
豫南花鼓戏之二(照)
光山花鼓戏之一(照)
光山花鼓戏之二(照)
光山花鼓戏之三(照)
花鼓戏代表作《刘海砍樵》(照)
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照)
篇三:豫南花鼓戏
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今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1953年,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秀剧目。随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
豫南花鼓戏有传统剧目200多出,多是反映民间生活,宣传传统道德,具有趣味性的剧目。一个花鼓戏班社一般只有七八人,服装道具简单,适用于上山下乡演出。目前,光山花鼓戏已经没有专业表演团体,名老艺人相继去世,剧目不断减少,亟待扶植和保护。
篇四:豫南花鼓戏
豫南花鼓戏主要孕成于今光山县,因而又称光山花鼓戏,至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光山花鼓戏艺术特色
光山花鼓戏是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歌舞、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逐渐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
豫南花鼓戏演出,人员省而精,演员一专多能。道白分3种:一是韵白;二是口白,采用土语乡音,类似家常用语;再一种是数板道白,多由丑角采用,语言幽默风趣。1953年,光山花鼓戏《夫妻观灯》参加中南大区汇演并被评为优秀剧目。随后到中南海怀仁堂作汇报演出。受到当时在场观看的中央主要领导同志的表扬。1989年省文化厅曾在光山县举办了大型研讨会,有省内外60多名专家参与研讨,
由于豫南花鼓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目前,仍有业余文艺团体活跃在当地。
花鼓戏之乡
文殊乡是信阳市第一个被命名为“河南省民间艺术之乡”的乡镇。这一命名是从传承独具地方特色的光山花鼓戏艺术着手的。光山花鼓戏是具有土色土香的地方剧种,集萃着豫、鄂、皖边区的民间小调、山歌、花会、舞蹈的精华于一体。2004年,花鼓戏被列入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项目,2006年,又被列入省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品录。为支持这一剧种的传承创新,光山县和文殊乡有关部门搭建了广阔的平台,鼓励老艺人招收学徒。每年提供8000元资金补贴戏班购置服装、道具,逢年过节,组织各戏班到指定地点演出。富裕起来的文化户开始增大对花鼓戏班的投资,各戏班之间也出现了频繁的联袂演出。目前,花鼓戏已成为当地民间艺术龙头,带动了地灯戏、皮影戏、狮舞、龙舞、旱船、竹马、花挑和大鼓书等地方戏的蓬勃发展。止目前,该乡已有职业花鼓戏班8个,皮影戏班4个,光州大鼓班12个,民间花会表演队36个,农民职业演员210人,业余演员600人,每年各类演出累计达1800余场(次),观众达56万人(次)。
光山花鼓戏现状
“光山花鼓戏”是光山县特有的民间艺术,从19 67年以来多次赴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由于种种原因,与
精品文档
其他民间艺术珍品一样,“花鼓戏”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无法传承的窘境。为复兴这项民间艺术,政府超常规投入,先后募集资金300多万元,拯救“花鼓戏”。如今,“光山花鼓戏”已有了5个培训基地,200余名专兼职演员,来自农民、医生、教师等各行各业。“光山花鼓戏”已成为一张金名片,在全国各地都有演出活动,年初新版“花鼓戏”《夫妻观灯》、《顶椅》等走进省人民会堂,并获全省地方剧目展演金奖。
篇五:豫南花鼓戏
初冬农闲,新县千斤乡豫南花鼓戏又唱起来了。
豫南鼓灯戏主要孕成于我省信阳大别山区,它由豫南民间小调、山歌、小戏并融合楚剧、黄梅戏唱腔,吸收汉剧、曲剧的艺术特点而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剧种,很具地方特色。
近些年,这里当地文化部门对这一传统的剧种在唱腔、词曲、化妆、道具等方面进行不断挖掘和提高。创作出了许多宣传国家政策,歌颂良好社会风尚的作品,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本报记者王天定摄影报道)
6/ 6
篇六: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花鼓戏是湖南最著名的戏种。它 源自于湖南益阳,后发展到湖北、 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 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称。
由于流行地区不同而有长沙花鼓戏、 衡阳花鼓戏、邵阳花鼓戏等等。
音乐以小唢呐、锣鼓伴奏,曲 调活泼轻快,适于歌舞戏。
湖南花鼓戏源自湘南民歌,从一 旦一丑演唱发展到“三小” (小旦、 小丑、小生)演唱。
各地花鼓戏的传统剧目约有四 百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 多以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 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 土气息浓厚。音乐曲调有三百 余支,基本上是曲牌联缀结构 体,辅以板式变化。
湖南花鼓戏按曲调结构和音乐风格的不同可分为川调、打锣 腔、牌子、小调四类,都有粗犷爽朗、地方色彩浓郁的特点。
川调:或称正宫调,即弦子调,大筒、唢呐伴奏,曲调由过门乐句与
唱腔乐句组成,调式、旋律变化丰富,是花鼓戏的主要唱腔。
打锣腔:又称锣腔,曲牌联缀结构,“腔”、“流”(数板)结合
,不托管弦,一人启口众人帮和,有如高腔,是长沙、岳阳、常德花 鼓戏主要唱腔之一。
牌子:牌子,有走场牌子和锣鼓牌子,源于湘南民歌,以小唢呐、锣
鼓伴奏,活泼、轻快,适用于歌舞戏,是湘南诸流派主要唱腔之一。
小调:有民歌小调和丝弦小调之分,后者虽属明、清时调小曲系统,
但已地方化。各种形式的曲调,都具有粗犷、爽朗的特点。
1949年后,花鼓戏艺术有较大发展,不 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等 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 嫂忙》、《三里湾》等不少现代戏。而 《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经典名剧
一、刘海砍樵 湖南花鼓戏著名演员叶红饰胡秀英, 李左饰刘海,李晓嘉饰刘母。
二、补锅
由著名的女高音歌 唱家李谷一饰刘兰英, 著名的湖南花鼓戏国 家一级演员彭复光饰 李小聪,钟宜淳饰刘 大娘。
篇七: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论花鼓戏 “手拉风箱,呼呼的响,火炉烧得红旺旺、 、 、 、 、 、 ” 湖南花鼓戏名篇《补锅》在 湖南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为全国不少观众所熟悉。然而,真正了解花鼓戏的人 都知道, 百年来繁华于市井的花鼓戏近年来却正慢慢淡出人们的生活。
) I$ F+ W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的总称,在清代中叶兴起并迅速发展,由简单的 “对子花鼓”发展到一丑一生一旦的“三小戏” ,至今已成为多行当、多声腔、艺术成 熟、表现力丰富的中国著名地方戏曲剧种,以其载歌载舞、通俗明快、幽默诙谐 的艺术风格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1 D, u. Q! O2 y; N4 h 湖南花鼓戏根据不同的地方语言特点及流行地区的民间艺术的影响,分为 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常德花鼓戏、邵阳花鼓戏 等由于它们的艺术风格、音乐曲调、取材特点、表演艺术大致相同, 因而统称为 湖南花鼓戏。
。其班社经历了草台班、半台班和专业班社三个历史发展阶段。花 鼓戏是湖南最具影响力的地方戏, 它的曲调优美动听, 形式生动活泼, 语言通俗 易懂, 表演艺术朴实、明快, 并能很好地反映现实生活, 20 世纪前期在湖南广为 传播, 也深受湖南人民的喜爱。
一、 湖南花鼓戏的现状 随着湖南六种花鼓戏小戏种的出现和发展,并在长期不断的摸索中,其内容 不断的丰富化, 腔式腔调多元化,使得湖南花鼓戏曾经风靡一时并获得了较大的 发展。湖南花鼓戏的传统剧目,总计约 400 多个,以反映民间生活为主,多以 生产劳动、男女爱情或家庭矛盾为题材,语言生动,乡土气息浓厚。1949 年后, 花鼓戏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 、 《打鸟》等传统戏剧, 而且创作了 《双送粮》 、 《姑嫂忙》 、 《三里湾》 等不少现偶代戏剧, 并把 《打铜锣》 、
《补锅》 、 《送货路上》 、 《野鸭洲》摄制成影片。据 1981 年统计,全省有花鼓 戏剧团 54 个, 并成立了湖南省花鼓戏剧院。
1957 年, 湖南省艺术学院成立, 设有花鼓戏专科。
2011 年,湖南花鼓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这是湖南花鼓戏传承发展中成功的一面。
而湖南花鼓戏严峻的现状是:第一,观众对于戏曲艺术情感的不断淡化;另 第二,戏曲编创队伍的萧条。第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 经济 的全球化使得传媒工具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到如今 电子网络、 互联网数字化的多元化发展,这些传媒工具的普及给民间传统艺术带 来巨大的冲击。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使得一些“歌厅文化”充 满着市场, 造成了湖南花鼓戏观众急剧流失。当年数量众多的湖南花鼓戏剧团如 今只剩寥寥几个, 由于得不到资金的支持,一些坚持排练演出的剧团正为生计而 苦苦挣扎着。老一辈的戏剧家相继过世了,迫于湖南花鼓戏的市场现状,一些好 的演员转业了, 全省从事湖南花鼓戏表演的人员从上万人锐减到数百人,上千种 传统剧目也仅仅只剩下几十部流传存世。湖南花鼓戏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二、湖南花鼓戏严峻现状的背后 湖南花鼓戏经过千余年的历史,一路发展壮大,在今日,却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步入了衰退之路,在这一令人堪忧的事实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缘由呢? 1、花鼓戏专业人才的流失和断层;湖南花鼓戏很多老一辈的有名艺术家已经逝 世, 而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而在形式并不太好的花鼓戏市场 条件下,很多戏曲人才宁愿改行也不再从事花鼓戏表演这条路。
2、 落后的管理模式;
湖南花鼓戏剧团中很少采用现代先进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 一般还处于建立之初的管理模式之中:剧团基本没有自主权,而且在剧团内部还
有很多的腐败现象。这样,也造成了许多花鼓戏演员的流失。
3、戏曲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首先,湖南花鼓戏在其戏曲本身内容思想上就 有着不同程度的思想糟粕,如一些封建迷信的贞洁观、婚姻观、宿命论、爱情观 等等,与现代社会的现金思想完全相悖。第二 ,湖南花鼓戏在其内容和题材上 的创新较少,最重要的是它没有结合现代社会实践赋予湖南花鼓戏新时代的内 涵。特别是近年来,社会发展飞速,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 发展着,陈词滥调的湖南花鼓戏在现代市场中已经很难符合人们的口味了。
4、剧团方面不注重宣传;随着时间 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新一代的年轻湖南人民 对湖南花鼓戏并不是非常了解有些甚至根本没听过湖南花鼓戏, 在这种社会现状 下, 花鼓戏剧团对花鼓戏的宣传工作不到位就直接导致了青年人对湖南花鼓戏不 了解而产生的排斥感,青年人这一大块潜在听众和消费者就白白被埋没了。
5、传承方式极其落后;湖南花鼓戏的传承方式仍采用从老一辈那里流传下来的 口传心授的模式。
显然, 这种传承方式在老一辈艺术家不断逝世而新一辈艺术家 难以培养的社会大局面下市非常不合理的, 这样落后的传承方式将进一步导致湖 南花鼓戏人才的流失和断层的继续扩大。
6、社会大发展,人们欣赏观念和娱乐活动的变化;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娱乐活动 基本都是在电影、电视、和流行音乐等直观可视化较高的媒体上进行,而湖南花 鼓戏这种古老而又遥远的娱乐活动显然与现代人民的欣赏观念不相符合。
7、政府对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的忽视;自改革开放以来,政府都把其工作 中心完完全全的放在经济发展建设之上, 而文化建设这一块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建 树。
对于湖南花鼓戏, 政府既没有看见他的发展现状, 也没有规划他的发展前途, 极少的资金援助,大有任其自生自灭之势。然而,政府才是湖南花鼓戏这种非物
质文化遗产发展和保护的强力后盾,如果政府不加强对湖南花鼓戏的关心,湖南 花鼓戏很有可能消逝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8. 湖南花鼓戏自身的剧目和曲目的陈旧传统的花鼓戏与其他兄弟戏曲剧种一样 , 也有其一整套表演故事的 艺术手段, 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程式, 虽然体现着 古典艺术美, 但毕竟是古人审美价值取向的产物, 难免显 得形式老套、 手法陈旧 三、改善湖南花鼓戏现状,促进湖南花鼓戏发展 第一, 保护好湖南花鼓戏的传承人和培养一定的观众。戏曲艺术的精髓全都 保存在戏曲艺术家身上。人在艺在,人亡艺亡。对于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 最为重要的是保护好传承人, 包括戏曲的编剧、 导演、 演员、 音乐研究人才等等。
特别是那些身怀绝技、 具有特殊贡献的老一辈艺术家要予以特殊的保护,对那些 优秀的中青年艺术家应予以保护和培养。我们要把有卓越成就的老演员、出类拔 萃的中年演员、初露锋芒的青年演员整合成一个整体,形成戏曲传承团队。为了 让这个团队更具凝聚力, 首要的任务是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演艺人员有 工资、有福利、有保障,给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于发展空间。
第二,做好湖南花鼓戏自身的工作。
首先,要加强湖南花鼓戏的理论研究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 征, 他是各个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结果。
加强花鼓戏不同历史阶段的理论研究, 有着很重要的历史价值, 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他。
其次, 加强花鼓戏的抢救、 保护工作。我们要组织专门人士对濒临失传的湖南花鼓戏剧本,逐一建立档案, 制作规范的乐谱,对老艺人的唱腔和舞台表演进行录音、录像。同时,要搜集那 些群众基础深厚、影响范围广、发展潜力大、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都比较强 的戏曲曲目,从中培植一些有代表性的精品剧目,形成特色。最后,要加强湖南
花鼓戏自身的创新。花鼓戏的创作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融入一些现代元素;要 把地方特色和深刻揭示人类共有心灵相结合;
要把追求高品位的艺术美和满足人 民群众审美需求结合起来;
要进行伴奏乐器和伴奏手法多样化,达到伴奏乐器与 唱腔的完美结合, 创造更优秀的花鼓戏。首先需要把表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鲜明 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 其次需要把地方特色和深刻揭示人类共有心灵结合起来; 然后需要把追求 高品位的艺术美和满足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结合起来; 最后需要作家的主体创作 与群众策划结合起来。伴奏与唱腔是不可分割的, 犹如红花与绿叶, 红花需绿叶 衬托才更显出娇艳之美, 彼此互生互补, 须臾不离。伴奏乐器的多样化组合, 伴 奏手法丰富化是一个重要手段。过去的花鼓戏大多是带有浓重悲剧色彩的 苦情 戏 , 或者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和反映农村阶级斗争为主要题材, 或者是歌颂党 和人民心连心思想情感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文化的转型, 像花鼓 戏这样的传统民族音乐在现代社会也应该相应的变化, 花鼓戏的主题应该由歌 功颂德题材转变为以展现现代高科技和小康社会为主的题材。
第三,改进花鼓戏剧团的管理模式。一套合适的管理的模式可以吸引更多的 优秀人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自身的不断发展。剧团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引进先进 的管理模式,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对剧团成员进行精简,求精而不求多,对剧 团成员的出勤、出演进行考核,并制定相应的赏罚机制,加强剧团成员的工作意 识。
第四,做好花鼓戏的宣传工作。加大对花鼓戏的宣传,提高人们对花鼓戏的 了解程度和欣赏水平是花鼓戏得以顺利传承和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
没有观众就
不会有戏曲。湖南花鼓戏又不是一种外来输入文化,而是一种自生文化,一种需 要有无数观众自发地喜爱、 痴迷的文化,然而观众的断代又正是当今湖南花鼓戏 发展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因此,振兴湖南花鼓戏,就需要培养观众的热情, 扩大观众群体,提高观众的艺术欣赏水平。为此,就要把地方戏曲的普及并融入 到群众文化创建活动中去,可以通过送戏下乡、戏曲调演、节日庆贺、广场文艺 乃至机关学校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营造出一种热烈向上、轻松活泼的传唱湖 南花鼓戏的氛围,尽可能多地吸引群众参与。还可以进行各剧团、各类艺术的交 流和演出, 也可开展学术活动, 创办自己的讲座, 对观众普及花鼓戏知识。
此外, 再民间有很多自发组织、 演员进出自由的民间花鼓戏剧团,他们深受广大人民群 众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若能在加上专家的知道点拨,他们将能更好地发 挥地方戏曲的普及和宣传的生力军作用。第五,政府应该给予一定的关注。我们 的国家在专注于经济发展的同时, 对于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应给予相应 的重视, 他们是人类文化的优秀结晶, 传承他能更好地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 促进我们社会的发展。政府应建立相应的制度去保护他们,加大资金投入,拓宽 他们的发展空间,让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更好的生存和传承下去。
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而这些优秀的 文化,不仅提升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品质,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而 今天,我们同样也可以利用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现代人的生活品质,陶冶 现代人的性情, 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继续效力于当代, 同时也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
篇八:信阳名片:光山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 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 剧、昆曲、越剧、湘剧、秦腔、黄梅戏、湖南花鼓戏…… 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但是近几年来, 戏剧艺术在中国的发展日趋衰弱,港台歌曲大量涌入 内地,学生追星捧星,趋之若骛,对我们中华民族的 艺术瑰宝却是知之甚少。
今天我想说说我的家乡的戏剧——湖南花鼓 戏。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戏花鼓、灯戏的总 称。地花鼓是湖南省流传甚广、蕴藏丰富的一种民间 歌舞艺术。
记得小时候看过花鼓戏,一个化着花里胡哨的妆 的小老头,戴着无边草帽,系白裙,执青折扇,演出 时多走矮子步,觉得非常滑稽。后来才知道那叫“丑 角”。当地人称丑为“小花脸”或“三花脸”。和丑角搭戏 的是一个身着彩衣裙,戴凤冠,演出时一手舞巾,一 手舞扇,走路飘逸。那里就有“旦角风摆柳,丑角巴地 梭”的说法。
湖南地花鼓是湖南人民在劳动中创造出 来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以其朴实粗犷的动作、活泼自 然的表演、淳朴的生活气息、独特的艺术风格,深深
扎根于民众之中。
湖南省花鼓戏不但整理了如《刘海砍樵》、《打鸟》
等传统戏,而且创作了《双送粮》、《姑嫂忙》、《三里 湾》等不少现代戏。《打铜锣》、《补锅》、《送货路上》、 《野鸭洲》等已摄制成影片。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失去 了往日的光彩,濒危状态日益加剧。希望戏剧,这一 中华独特的文化,被更多的人所了解,所喜爱。璀璨 的戏剧艺术将会在世界的东方放出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