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时间:2022-11-04 20:1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供大家参考。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 1 —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 XX 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 XX 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战略部署,落实《XX 区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具体要求,率先探索关于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模式变革的发展路径,提高数字生活显示度,促进“数字教育”创新发展,加快建设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XX 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争创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在 XX 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将教育数字化转型作为 XX区推进教育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以《XX 市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3)》提出的“整体性转变、全方位赋能、革命性重塑”为指导,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新环境、新体系、新平台、新模式、新评价”建设,激发教育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从而实现教育更高层次的公平均衡、优质高效、个性灵活和智慧绿色。

 二、基本原则

 坚持顶层设计、协同推进。用系统观念、系统方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与技术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创新驱动特征的现代教育体系。

  — 2 — 坚持转型创新、以点带面。从教育实际和教育规律出发,以试点先行、逐步推动的方法,推进教育教学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

 坚持多元参与、开放融合。构建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校选用的数字化应用开放型发展格局,支持高校、企业和各类社会力量参与研究、开发和应用,培育多元化的数字化生态体系。

 坚持安全稳妥、集约共享。围绕数据、基座、生态等方面,建立与教育数字化转型适配的安全体系,在可用、可靠、可控的基础上,以集约化模式向区域进行辐射。

 三、发展目标

 XX 教育数字化转型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以构建教育大脑和未来学校为目标愿景,以教育新基建和基座生态搭建为基础,以数据治理为关键,以应用场景为抓手,以购买服务为主要方式,加快形成教育数字化全面赋能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新格局。

 到 2023 年,基本建成“云网边端”一体化环境,初步形成智慧教育生态,实现数字基座在区域内学校全面覆盖,实现各种智能助手常态化应用,基本形成基于多维度数据的综合评价,实现应用场景涵盖教育教学全流程。

 力争经过 3—5 年,实现应用多种智能技术和场景构建XX“教育大脑”,打造虚实结合的“未来学校”。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师生数字素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方式更加个性多元,教育评价更加全面有效,教学模式更加灵

  — 3 — 活智能,数据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常态化实施。教育资源和服务更加优质均衡,形成全面支撑智能泛在、服务终身的学习体系。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教育新基建,构建泛在融合的信息化环境

 加强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与教、学、管的深度融合,推行“云网边端”一体化建设模式,加快融入 5G、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学校管理流程再造以及校内管理结构重组,灵活适应 AR/VR 课堂教学、家校共育、居家学习、远程直播教学等各类应用场景。

 整体推进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数字校园规范化建设,深化 IPv6 的应用,推进教育云网改造和网络身份统一管理,推进校园物联网建设,实现伴随式、无感知、守伦理、保安全的校园数据采集。

 (二)推进数字基座建设,实现教育数据治理智慧升级

 按照市级建设及运营标准规范,建设 XX 教育数字基座(命名为“未来宝”)区校二级平台,构建组织中心、数据中心、应用中心、物联中心和消息中心,对接市级平台,实现市、区、校协同的数据访问、信息分发、教育服务和用户管理,推动信息化服务惠及区内所有学校。

 一是通过市、区、校一体化系统设计,实现数据多级联动。充分挖掘市、区已有的成熟应用系统,如学籍管理系统、综合评价系统、XX 微校等,并基于 XX 教育数据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建设区级教育主题数据库,完善区域教育数据治

  — 4 — 理体系。基础数据直接调用市级教育主题数据库,将通用数据与相关主题数据库进行对接,推进教育数据融通、数据标准、数据汇聚、数据共享、数据挖掘等系统化,打通各生态间的数据连接。

 二是区级教育数字基座融入“ 两张网” ,实现内外互联。将区级教育主题数据库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数据库进行对接,实现数据融通与深度聚合,推进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育精准治理、公共服务和科学决策,对教育教学、综合管理、公共服务进行全面梳理和流程优化,推进区域教育信息系统整合,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业务流程优化改造,推动“一网通办”向“一网好办”转化。通过对人口结构、增长趋势、教育资源分布等情况的综合分析,构建区域教育管理数据模型,进行数据碰撞和模型分析,服务区域教育资源配置的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与科学化决策。

 三是注重智能技术,向“ 教育大脑” 持续迭代。通过多模态数据感知和分析,借助多智能算法,推动 XX 教育数字基座,从信息化转向数字化,从数字化转向智能化,并逐步具备“教育大脑”的能力和在多种应用场景中的智能化能力。

 (三)建设区域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实现“ 标配+ 选配”多样应用组合

 以数字化推动教育教学和管理优化,基于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构建数据驱动、技术协同、应用多样的智慧教育生态系统。同时,按需提供“标配+选配”应用组合(类似 APP Store 市场功能),既有标配的基础应用,能够满足学校所有

  — 5 — 信息化核心业务需求,又能兼容选配应用插件,允许其他专业的、成熟的、安全的优质应用进入生态系统。

 一是接入即服务。充分考虑各校信息化环境并非“零基础”的现状,高效利用市、区级教育核心应用和学校原生信息化应用,通过数据标准接口,实现插件化接入和模块化导出,做到可复用、可替换、可增补、可删减。

 二是个性化定制。在应用配置丰富可选的基础上,给予学校充分的自主权,筛选符合学校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应用插件,打造符合学校特色的服务工作台。

 三是可升级迭代。按照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及运维新模式,由政府遴选战略合作伙伴,通过集约化建设减少学校分散建设带来的重复投入和数字鸿沟现象。通过学校购买服务代替定制开发,缓解单次项目建设的巨大资金压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持良性竞争,充分激发企业优化产品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推动数字产品不断更新升级,进一步降低运维成本。

 (四)推 进教育评估数字化,助力教育评价科学精准

 推进基于多维度数据的教育评估,探索建立数据确权制度,提高隐私保护技术,让“有温度”的评估数据服务师生发展,加快构建智能时代教育评价新范式。

 一是着眼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探索多维度、全过程、跨学段的学生成长报告。以多来源、多维度的学生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建模分析,生成全方位的学生成长报告,既包括过

  — 6 — 程性描述,也包括总结性评价,既有定性描述,也有定量描述,刻画真实、可信、动态的学生成长状况。基于标签建模、聚类分析、主题融合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个人的成长报告汇聚成群体分析报告,支撑学生学习管理系统的智能化,实现大规模的因材施教,为学生综合评价、生涯规划、个性培养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发展,逐步实现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教师发展报告。逐步采集汇聚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全量数据,包括教师教研、教学、师训、科研、带教情况等业务数据和岗位、职称、职务、论文、著述、评优评先等个人数据,避免教师重复上传同质化数据。通过复盘研究优秀教师成长活动,探索教师专业素养的精准评价和职业生涯导航的科学引领,建立教师职业生涯导航系统及职业成长档案库。以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发展报告为依据,对教师专业发展给予精准评价,引导教师科学规划自身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方向,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三是基于学生、教师成长报告和物联感知系统,构建学校数字画像,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运行情况。建立学校基本数据库,逐步汇聚、采集、分析学校的基本信息和发展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在校师生、安全卫生、校舍配置等,记录学校接受各类教育督导评估和监测情况,并精准呈现学校各个方面的办学情况及发展水平。通过相应的算法研究,分析区域学校教育发展指数,逐步构建全学段、全类型的学校数字

  — 7 — 画像。为管理者提供精准化、智能化信息,服务学校规划研究和综合评价。

 (五)打造教育智能助手,促进教育服务模式革命性重塑

 着眼于中央“双减”政策和“双新”背景下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以信息技术赋能教师备课、教学,支持学生差异化作业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打造教育智能助手,促进教师教育理念转变,赋能家校协同共育,推进区域教育智慧治理。

 一是着眼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打造学生智能学伴。为学生打造一个智能学伴,智能学伴以开放型的学习管理系统(LMS)为产品形态,强调情景、问题、相关实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等要素的结合,形成一套用来存储、维护、追踪、管理学习者、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的系统,可以适应并支持每个学生的学程,为学生提供学习提示、规划学习路径,并根据学生个性需要推送适切的作业和必要的学习讲解资源,助力大规模因材施教,助力学生学业减负增效。

 二是基于学科知识图谱,打造教师智能助手。组建教研业务和技术团队,聚焦单元设计,逐步建设各学科知识图谱,在任务目标、内容分析、教学建议、资源提供、作业设计、平台工具等方面建设数字资源,整合信息技术和智能算法,形成自适应推送系统,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一个“人工智能助手”,贯穿备课、上课、作业批阅和数据处理等全环节,减轻教师的技术应用负担和教学管理负担。通过持续提升教师的

  — 8 — 学科本体性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有序指导、督促与陪伴教师自适应学习,实现教师发展智能领航。

 三是着眼于校内外优质资源整合,打造家校共育智能助手。基于学生成长规律及教育需求,为家长提供辅导资源和课程,以传授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为主要内容,支撑全员导师制项目开展,促进家庭教育观念更新,帮助家长了解学校办学特色和基本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等发展情况,借助家校共育助手为学生的成长造就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四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打造区域教育管理智能助手。全面梳理区、校各项教育工作业务流程,推进工作流程全面优化、升级、再造,打造教育管理智能助手,让“人少跑路,数据多跑路”,进而提高教育服务能级,提升办事服务质量,提升师生、家长和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六)建设更多智慧教育应用场景,推进数字化全面赋能学校教育

 围绕学校办学理念、现状及业务需求,汇聚市区统建应用、应用市场可选应用及学校自建应用,形成具有每个学校特色的应用工作台。

 基于校园大数据分析,在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及学校科学化管理方面,以教育评价、教学管理、行政办公、教辅后勤、信息服务等 28 个模块化应用场景为基础,结合教、学、管、评、考等不同环节以及教研、服务、资源、活动和家校互动等不同内容,搭建教师“备课 1 帮 1”“课堂教

  — 9 — 学 1 加 1”“课外辅导 1 对 1”、智慧同侪课堂、学生关爱系统、体质健康系统等多样化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智慧教育应用场景,使其真正服务于师生及学校管理者,并在应用的过程中不断融合创新,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管理水平。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协调保障

 由区教育局牵头,区发展改革委、区信息委、区财政局、区教育督导室等相关部门协同推进,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做好保障工作。在区教育局建立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面向重大任务、重点项目、重要场景组建专班,协调资源和总结工作经验,形成以点带面的推广机制。

 (二)制度机制保障

 完善教育数字化转型长效监测机制,适时开展数字化应用评估。实施教育信息化项目备案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支撑各教育单位教育信息化项目的备案审核。建立“育人为本,创新驱动”的数字化推进机制,加强企业与学校的深度合作,促进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

 (三)人才队伍保障

 以积极开放的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广泛开展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各学校要成立教育数字化转型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 CIO(首席信息官),全面统筹学校数字化转型的规划与发展,并建立符合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人才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

  — 10 — (四)网络安全保障

 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区域教育系统网络安全维护服务团队,运用多种安全检测手段,全面提升安全防护体系。加强维护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的各项措施,保障教育专网及重要应用系统的安全合规运行。

 (五)经费投入保障

 优化财政对教育信息化的投入,保障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经费支撑。加强资金有效性管理,建立教育信息化资金有效性评估机制,确保效能最大化。

推荐访问:标签 实施方案 数字化 教育数字化转型实验区建设实施方案 数字化转型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