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资本·纾困民企实践 “上海经验”(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资本·纾困民企实践 “上海经验”
作者:暂无 来源:《企业观察家》 2020 年第 1 期
文/李慧敏 《中国经营报》记者
纾困基金运作过程中的“意外收获和惊喜”是客观上推进了民营企业改革,促进了国有资 本与民营资本的融合发展,最终形成混合所有制融合发展的新生态,堪称纾困基金运作的“上 海经验”。
100 亿元纾困基金“下放”1 年,多家上海民企终于“解渴”。
2019 年 11 月 28 日,是上海国盛海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完成工商注册一周年的日子。
国盛海通基金是上海纾困基金,肩负“上海民企纾困”之使命,由上海国资运营平台—— 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牵头,联合海通证券、上海电气等相关市属国企集团及其他投资机 构发起,规模 100 亿元人民币。
目前,基金累计投资 16 亿元,帮助 4 家民营上市公司流动性风险全面释放并步入健康发展 轨道,其他项目也在有序实施过程中;带动其他机构对上述 4 家企业完成股权投资超过 100 亿 元,债权投资约 40 亿元。
背景 百亿基金半月完成设立备案
从政府拍板到基金设立备案,上海纾困基金的成立仅仅用了 16 天时间。
上海纾困基金的设立源于上海国盛集团及上海国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的超前市场研判和创 新业务模式探索。
2018 年 10 月末,彼时,“纾困民企”尚未成为一个热词。上海国盛集团及国盛资本关注 到市场上不少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净资产,失去再融资功能,而许多民营上市公司股权 质押业务规模巨大,而且相当部分已抵平仓线。
国盛资本总经理周道洪表示,上海纾困基金的酝酿、成立,源于上海国盛集团基于上海国 资运营平台使命担当的前瞻判断和超前谋划,同时得到海通证券的专业支持,并与上海市委、 市政府对民企发展的重视和关心一拍即合。
11 月 3 日,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全面提升民营企业活力 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其中涉及了“3 个 100 亿”,其一即为成立 100 亿元的纾困基金。
11 月 12 日,上海市政府决定由上海国盛集团牵头,联合海通证券、上海电气等相关市属 国企集团及其他投资机构,发起设立 100 亿元规模的上海民营上市公司纾困基金。
基金成立之初即募资 45 亿元,上海国盛集团出资 25 亿元,海通证券 10 亿元,上海电气、 国改基金各 5 亿元。
方案 纾困方案量身定制
上海国盛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寿伟光在纾困基金运作之始就明确要求团队以富于创造的 精神做好每一个纾困项目,积累纾困基金运作的“上海经验”。
截至目前,国盛海通基金已成功为 4 家民营上市公司累计纾困投资约 16 亿元,企业流动性 风险得以全面释放。
“案例一是大宗交易;案例二是增资上市公司的核心子公司;案例三是可交债;案例四是 协议转让。上述案例均为股权投资。”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每一个项目方案都不一样,均系根 据各个企业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这当中,海通证券团队专业投行经验在各个项目的纾困方案 策划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国盛海通基金救助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已经完成从投到退的一个完整周期。该项目 1 月 25 日 起投,6 个月锁定期已过,现已进入退出期。
据介绍,第一个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实控人负债率和企业负债率双双高企,短贷长 投。经过把脉,国盛海通基金给出了投资该企业的几个核心理由:
一、健康服务有广阔前景,企业占据了 3000 万人体检的健康大数据的流量入口,有转型大 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现实条件;
二、企业没有多元化经营,专注主业;
三、企业属于行业的绝对龙头,可望通过转型成为创新型领军企业。
这是典型的综合纾困。国盛海通基金投资超过 8 亿元,推动海通证券出资 12 亿元,这样股 权投资达到 20 亿元;同时,公司引入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债权投资 40 亿元,将企业各种期 限的短债变成相对的长债。股权加债券总计 60 亿元的资金,基本上解决了实控人的流动性问题。
还有后续。10 月末和 11 月中旬,阿里巴巴及其旗下机构先后总计出资 91 亿元,成为了该 企业仅次于实际控人一致行动人的第二大股东。
“应该说,纾困基金先期解决了实控人的流动性问题,令其专注主业发展,稳健经营,为 后续引入战略投资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项目负责人如是解释。
第二个项目则相对简单。公司处于建筑类行业,需要垫资,因此主要呈现问题是现金流短 缺。
同时,其核心子公司给上市公司贡献 80%左右的销售收入和利润。国盛海通基金因此决定 通过增资来进入核心子公司,投入 3 亿元取得 18.5%的股权。
考虑到此项目的后续退出,项目团队设置了多种退出通道,未来可能让上市公司发行资产 购买核心子公司的资产,或者是通过上市公司回购或者大股东回购。
国盛海通基金投入的第三个上市公司,是所在高端制造行业的全球龙头企业,技术含量颇 高。
该企业负债率较高,拟通过发两次可交债来降低资产负债率。基金 5 月 29 日进入第二期可 交债,11 月 29 日进入换股阶段,换股之后企业资产负债率将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基金也可 进入退出阶段。
国盛海通基金救助的第四个项目,迎面“撞上”了区块链。
基金看中了该企业区块链应用场景当中的成熟度,企业在三块细分领域浸淫积累多年,非 常领先,包括司法监狱的信息管理、档案的信息管理以及食品追溯,业务相对稳健。
以食品追溯为例,从田间到餐桌,是分布式的,在不同节点要验证和加密,具有极强的区 块链特征。该企业大股东在体外同时培育了很多类似真正具有区块链特征的项目,如线上菜市 场。
国盛海通基金从 2019 年年初就开始接触企业,9 月完成协议签署,10 月完成缴款。
运作 “一臂间隔”和“把水浇透”
纾困基金运作首先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理念认识上的纠偏。
“纾困基金本质是股权投资基金而非扶贫基金,投资模式、资金规模以及其他条件决定了 其作用是有限的,因此救助的对象也有局限性。”周道洪认为,纾困基金的作用主要是给市场 导入预期,不能够对所有困难的企业“撒胡椒面”。证监会有关人士亦表示,纾困基金不是无 偿救助,这一点需要明确。
纾困基金由国盛资本担任管理人,海通证券为投资顾问,成立之初确定了三个原则:坚持 支持实体经济;坚持市场化、法治化运作;坚持严控风险。同时明确了基金“市场化”运作的 边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