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案例 走入孩子的家庭走入孩子的内心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案例 ,供大家参考。
走入孩子的家庭
走入孩子的内心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家校合作正在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话题,重视家校合作是全面提高我们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孩子是社会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学校的教育宗旨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让孩子既成才,又成人,不使任何一个学生落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适应未来,都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记得有位名人说过:一个工厂百分之一的废品就是百分之一,但一个孩子的成败却是一个家庭的百分之百。家校联系就像一根纽带,家校联系就像一颗催化剂,潜移默化中,将孩子、家长、教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长、教师的情感融合。可以说:学校教育是离不开家校联系和沟通的,只有家校联系顺利进展,那么学校教育也才能有序开展,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各要素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无论是家庭教育的潜移默化、耳濡目染,还是学校教育的科学体系、循序渐进,以及周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人文影响,都不可或缺,而且应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教育应有全方位、综合整体的考虑和设计。尤其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需要严密而有效的配合,两者之间,任何一个方面的缺位或缺乏都会在学生身上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影响教育效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说过: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对孩子的安康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是学生承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标准的管理、专业的师资、丰富的设备设施、所以说学校教育是核心,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只有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形成教育合力。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应以孩子为教育主体,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建,总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安康成长,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教师和家长的关心,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子女教育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一样,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大不一样,培养目标也不尽一样,而孩子的情况更是千差万别。所以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
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才,让孩子安康成长,成为有用之人。
记得我们班里有一位叫黄XX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我从来没有见他笑过一次,上课问什么也不吱声,课下常常单独坐在位子上。愁眉苦脸的,这孩子到底怎么了呢?
有几次,课下将黄XX叫到跟前,想和他进展谈心交流,但每次我的问题都得不到孩子的答复,在几次不成功的谈话后,我请到了经常来接送孩子的姥姥,就孩子的情况做了一次深谈。在这次谈话中,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因多种原因已离异了,孩子现在随母亲寄居在外婆家,为维持家计母亲又外出打工几乎常年不回来,两位老人尽心尽力照顾孩子的起居,孩子却不止一次的表露出想念父母、渴望享受父母在身旁的爱戴和呵护的想法。
那是一个周末,秋风瑟瑟,带有几丝的凉意,得知孩子的母亲回来了,我和爱人拎着一箱牛奶,带着些许零食,来到了孩子的家里。通过交流,共同商议制定出了这样一套?家校协作方案?:
1、孩子母亲辞去原来的工作,就近找份工作,每天回家与孩子团聚,并辅导孩子的学习。
2、每天晚饭后,建议家长主动询问孩子在这一天的语、数、英课上都学到什么知识了。让孩子当自己的小教师,把学习的主要内容复述一遍。询问学校、班级有哪些趣闻、趣事,描述给自己听。
3、孩子的作业可以检查,但是不可直接告知错题,让孩子自行检查。
4、看到孩子的进步后,一定大力表扬;看到孩子的缺乏,一定委婉批评。
在实施方案后,为了帮孩子消除孩子的自卑感,树立自信心,班空、饭空都成了我们谈心的好时光,当进展了几次这种不是“谈话〞的“谈心〞之后,我发现,这个冷漠、内向、缺乏兴趣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变化:上课总是积极举手发言,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给予他时机,而他每次也不让我失望;下课喜欢和小朋友们在一起玩了,玩的是那么开心;作业总是干净、整洁并且按时完成......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孩子的家人也因为孩子的转变兴奋不已。转眼间,期末考试就要进展了。在临考的前几天,我去了黄XX家,做了一次短暂的家访。在这次家访中,我看到了孩子为了应对考试,主动地看书、做题,有不会的内容,及时地向家长或者打
向同学请教。看到孩子的变化,我们都是喜在心里,我们都认为孩子期末一定能发挥出最好的状态来。成绩出来了,黄XX的成绩都在九十分以上。我第一时间把孩子的好成绩通报给了家长。在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家长表达万分的感谢:“张教师,谢谢您,是您让孩子变得自信,对未来充满希望〞。
孩子们是民族振兴的希望,所以“教育〞是百年大计,只有优质的教育,才可以成就孩子们今后的辉煌人生。针对于蒸蒸日上的根底教育来说,学校教育固然是万分重要的,但家庭教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家庭教育的地位、特点与意义在客观上决定了学校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重要性。
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它对我影响颇深:
“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首先适应家庭,儿童才获得后来在社会生活中适应其所必须履行职责的性格〞,因此,“家庭是造就人类个性的工厂〞;对于个体人格的形成和开展来说,家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的影响,社会和时代的要求,几乎都通过家庭在儿童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因此,无论从顺序上还是从重要性上来看,我们认为,首先是家庭教育,然后才是学校教育。
由此可见,当两种教育进展了科学的联合后,“教育〞不再是难题,“教育出优秀的孩子〞也不再有困难,关键在于,我们应把“家校协同教育〞做深、做广,作为教师,我们只有走入了孩子的家庭,才能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内心!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优秀案例故事 家校共育案例 案例 家校共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