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时间:2022-11-19 18:45:03 浏览量:

“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xx区出台《xx市xx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费全额全流程服务监管规则》,该规则的建立实现从事后整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供大家参考。

“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做好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

  xx区出台《xx市xx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经费全额全流程服务监管规则》,该规则的建立实现从事后整改向事前预防转变,从单一监管向多元治理转变,从定向支付向第三方支付转变,从机构主张消费方维权向消费方主张机构维权转变。最大限度杜绝“卷款跑路、退费难、挪用办学经费、超期收费、价格虚高、不公平格式条款”等凸出问题。对监管方实现适时动态感知,实现对大额异动资金和余额资金的报警和监管。对消费方提供监管信息的实时告知、实时课消查询、实时浏览评价,引导消费方择校选课。监管系统形成了“1+2+1”的监管模块,即1个民办教育信息监管数据库平台—ISP平台,2个银行专户,1个专用二维码。消费方不再点对点将费用直接付给培训机构,而是统一扫码将预付费归口到银行专户管理。经消费方确认课消后,相应的费用才会进入到培训机构的结算账户。消费方通过监管系统可以实现多场景的退费、确认消课、满意度评价等功能。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三

  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出实招

  xx市东区教育和体育局在全省率先利用中国工商银行的《教育培训资金监管云平台》,初步建立和完善了东区民办教育预收费的“教培云”资金全程监管,通过校外培训机构在工商银行设立资金专用账户,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收费和退费操作机制,实行账户最低资金余额和大额资金异动预警等措施,积极探索校外培训机构预收学费监管在数字化、市场化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信用管理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降低民办教育机构的经营风险和教育消费风险,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防范了不良教育机构卷款跑路的风险。截止2021年11月,全区共有120余所民办校外培训机构,50余所民办幼儿园,纳入“教培云”资金监管系统进行管理,系统运行一年多以来,各学校进入资金监管账户的资金流水总额达到7200多万元。此项举措吸引了xx省太原市教育局、运城市教育局、xx市教育局等兄弟省市的关注,在省内率先探索出了一条对校外培训机构资金监管和卷款跑路风险防范的新路子。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四

  党政重视抓“双减”,见力度出成效

  xx县把落实中央“双减”政策,强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县委、县政府领导靠前指挥,部门一把手亲自抓、成效显。

  一是强化组织定调子。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第一时间组织学习中央“双减”文件部署专项工作,第一时间成立县委分管常委任组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政法等十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印发《关于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关于镇加强辖区内中小学、培训机构“双减”工作专项日常巡查的函》《校外培训机构“双减”负面清单》等文件。

  二是强化协调铺路子。县政府领导先后5次召集部门、镇乡统筹协调落实工作职责,解决具体问题,率先实现落实3个编制专门从事“双减”工作。教育局一把手亲自带队与审批、民政、市场监管部门磋商联合执法、“营转非”“学改非”等具体问题,各部门一把手亲自宣讲相关政策要求、安排具体工作。

  三是强化监管迈步子。全方位构建日常巡查网络,建立由县教育局牵头,县公安局等六部门抽派专人组成专项治理联合检查专班,开展从2021年11月起至明年3月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将学科类培训隐形变异问题查处工作纳入乡镇网格化综合治理体系,在居民小区张贴举报电话2000余份。“双减”以来,周末、节假日监管做到无盲区,部门联合执法1100人次,联合查处违规问题12起,下发整改通知书22份,停业整顿3所。截止12月17日,该县29所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已全部注销或转型。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

  案例五

  聘请学校党员干部督查校外培训机构

  打通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最后一公里”

  xx市xx区始终把群众利益摆在首要位置,把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摆上重要日程。该区结合实际,在区社发局督查、社区网格员日常排查的基础上,探索出将校外培训机构划片管理由属地中小学校党员干部蹲点包干的“双网格”治理路径,让校外培训机构与属地中小学对应,使监管深入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神经末梢”,打通了培训机构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一是划片督导,让校外培训机构与属地中小学对应,把校外培训机构督查“重心前移、服务一线”。

  二是聘请片区内中小学中层以上党员干部为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监督员,培训后持证上岗。

  三是充分发挥校外培训机构兼职监督员在督细、督小、督落实方面的独特作用,坚决守住“三条底线”,即“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非学科类机构不得开展学科类培训”“无证无照的黑机构不得开展培训”。

  四是周周督查,规范操作,纳入考核。要求督查时做好照相、录像、签字填表等资料保存工作,并把督查工作纳入学校和校外培训机

  构年度考核。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六

  多措并举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防控

  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双减”政策实施以来,xx市秉持“群众利益至上,精准防范在前”的治理理念,多措并举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风险防控。

  摸清家底,查明隐患。为建立健全校外培训机构风险防范机制,依托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xx省校外培训机构信息管理平台,摸清核准全市校外培训机构底数。坚持风险防控前置管理,加强对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特别是学科类培训机构风险隐患全覆盖排查、对“地下”违规培训拉网式排查,为预判形势、依法治理、降低风险奠定基础。2021年9月,通过初步摸排,发现全市799所校外培训机构有风险隐患机构157所,其中涪城区阿斯顿、树童两所培训机构风险隐患较大。

  研判风险,评估等级。制定风险评估标准,建立部门会商研判机制,结合基层排查、情报搜集、舆情监测、信访投诉等情况,科学评估低风险校外培训机构137所,中风险机构5所,高风险机构15所。其中涪城区阿斯顿、树童两所机构被多次投诉退费难,经过反复研判,认为阿斯顿系总部直营机构且资金链断裂、树童系无资质办学且总部出现资金链断裂,应列为高风险机构。

  分类化解,科学应对。根据风险等级不同,对症下药、分类施策,低、中风险由属地管控,高风险坚持“市级统筹指导、属地管理为主”,按照“管住钱、兜住底、防‘跑路’、降风险”的思路,整合力量、联动处置。针对涪城区阿斯顿资金链断裂、树童无资质办学情况,迅速启动联动处置机制,第一时间控制举办者和机构资金账户,采用四种有力方式积极化解矛盾、消除风险:一是做透举办者思想工作,引导其切实担负社会责任,筹集资金积极退费;二是加强正面舆论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引导家长依法依规维护合法权益;三是支持机构依法依规复课消课;四是同行援助消课,发挥行业互助作用。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七

  构建六大机制推动“双减”落地落实

  xx市积极探索创新,构建六大机制,助推“双减”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各校强化党对“双减”工作的领导,明确由学校党委一把手负总责。民办学校、校外培训机构通过共建、联建、公办带民办等方式补齐党建“空白点”。向民办学校、培训机构增派党建指导员50余名。

  二是构建四级包联责任制。各地全面实行局领导包片,督导责任区包校,中小学校领导包年级,党员教师或优秀骨干教师包班的四级

  包联责任制。

  三是构建信息报送机制。建立起信息、报表、平台报送制度,进一步加大好做法好经验提炼力度。对报送不力影响全市工作的县、园区追责问责。

  四是构建督导通报机制。局“双规双减”办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组织36名同志成立3个督导组,督导各地“双减”工作。特邀市级教育专家任督导组副组长,对学校课堂质量进行打分、点评。

  五是构建宣传引导机制。局“双规双减”办统一设计“双减”明白纸,要求各校将内容制成凳板放在学校门口显眼位置,印成明白纸发放给学生家长。

  六是构建奖惩考核机制。局“双规双减”办将工作推进落实情况纳入对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对工作推进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的县市区、园区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约谈教育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八

  建立五大机制规范校外培训机构

  一是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全面动态开展“双减”工作风险评估,第一时间面向学校、学生及家长发出警示,规避风险。印发《双减工作十条警示》54万份。

  二是建立健全责任督学机制。将“双减”工作列为教育督导“一

  号工程”,推行“一培训机构一督学”的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制度,落实责任督学328名,做到培训机构全覆盖。

  三是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查处机制。公布市县校三级投诉举报电话和邮箱,发动社会力量,突出对规范校外培训行为、教师有偿补课等进行监督。

  四是建立健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发动乡镇街道和社区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网络化排查,教育、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开展常态化执法检查。

  五是建立健全市县共管共治机制。成立市县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双减”工作领导组,实行党政统筹、市县一体、条块结合、共管共治。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九

  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挂牌督导

  xx市于2021年9月起,将校外培训机构一并纳入责任督学经常性督导,强化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组建督学队伍,强化业务培训。xx市教育督导办于2021年8月聘任16名责任督学,组成“教育督导第五责任区”,设立组长和副组长各一名,每名督学挂牌6-9个培训机构,对125所校外培训机构校点实施全覆盖经常性督导。为进一步提升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督学督导水平和能力,督导办分别于8月底和9月初连续两次开展业务培训,详细解读校外培训机构督导内容、督导标准和督导方式方法,督导内容涉及收费、培训服务合同、教师资质、培训时间、广告宣传、疫情防控、安全管理等七个方面。

  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差异化督导。在督导对象上,按照学科类和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实施分类管理;在督导内容上,学科类培训机构在督导规范的同时,重点引导培训机构在完成消课任务后开展“转、改、停”工作,非学科类的培训机构重点是督规范;在督导时间上,重点聚焦休息日、节假日和每周一到周五的18:00—20:30等重点时段,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

  及时总结、推广经验。9月以来,共开展校外培训机构现场督导800余人次,发现问题36个,主要集中在一次性收费超三个月、培训服务合同签订不规范、违规广告宣传等方面。督促现场整改问题10个,责令限期整改26个,发布督导报告2期。督学督导过程中及时在微信群发布工作动态,广泛交流信息经验;责任区每月底召开总结会,分享经验教训,分管局领导、秘书科负责人和督导办主任亲临指导,根据当月督导情况适时调整,部署下个月督导工作重点。

  2021年“双减”工作典型案例十

  创建“四包”机制,强化校外培训常态监管

  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落实,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打击隐

  形变异培训问题,xx县创建“四包”工作机制,强化校外培训常态化监管,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一是局机关工作人员包校,1名机关工作人员负责监管1-2家校外培训机构,47名机关工作人员对全县57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常态化走访、调研和监管。

  二是公办学校校长包在职教师,32名校长签订责任书,负责监管本校在职教师,不准任何教师以任何理由到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如有违反,严格依法依规处罚。

  三是社区书记包社区,聘请6名洪川镇社区书记,对本社区校外培训机构和非法办学机构开展常态化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教体局进行查处。

  四是小区书记包小区,聘请286名小区书记和网格员担任“双减”社会监督员,对本小区校外培训机构和非法办学机构开展动态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教体局进行查处。

推荐访问:教育督导案例 “双减”工作典型案例精选10篇 典型 案例 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