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及对策 随着国家和社会监督体系的日益完善,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监督手段,在对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信息综合评价、规避财务风险、提高组织自身经济价值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寻求解决问题的措施及方法,用以提高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发展。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征及必要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特征 1.内部审计的服务具有内向性内部审计是以增强本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监督经济活动,加强单位内部控制为目的,完善单位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自身价值,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x.内部审计的独立具有局限性独立性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的前提条件,内部审计机构应独立的行使监督和评价职能,不受其他部门的影响和干扰。事实上,内部审计机构在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范围的确定、审计对象的选择等方面都受到管理单位的限制,因此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是有局限性质的独立,这点与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有着本质上的区别。x.内部审计的审计需求具有特殊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缺乏明晰的受托主体,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的动机和机制不具有主动性。内部审计需求更多意义上是上级政府部门监督管理的强制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内部控制制度规定以及满足社会公众需要的结果。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内部审计通过恰当的方法和控制措施,对企业的管理过程的合规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分析、报告和评价,提出审计建议,建立跟踪检查机制,监督组织的活动,督促组织机构提高工作效率。x.有助于组织内部各部门协调运作内部审计涉及组织内不同的层次和领域,通过内部审计及时有效地发现和揭示管理漏洞和内部控制弱点,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并跟踪整改,把组织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针对性地进出需要改进科学决策,并使之得到有效的执行。x.能够帮助组织机构实现目标内部审计是保证组织目标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证。内部审计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及时对组织目标进行补充修订,不断完善,使得组织目标得以实现,使内部审计的作用得到更大的发挥。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工作尚未得到全面开展和有序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以来,有些部门至今没有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开展工作,或者虽然开展了工作,但工作没有取得成效,没有实现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初衷。
(二)相关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 有些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却没有健全和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内部审计的范围、运行程序、检查标准、审计质量、责任落实等方面缺乏相关的制度和规定,使内部审计人员具体工作时无从下手,在履职过程中缺乏相关的操作标准和制度保障。
(三)内部审计质量偏低,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充分 内部审计结果的运用对于内部审计的发展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结果运用尚未建立相关衡量标准,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实际整改,屡查屡犯。受传统意识影响,各行政事业单位对审计结果运用存在误区,认为内审就是查问题,出具审计报告就完成任务,审计结果落实不落实不重要,重审计决议轻审计建议;
重披露问题整改轻同类问题排查;
重视发现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
重审计监督轻后续督查改进。
(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内部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审计专业知识,审计方法单一、落后,不能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合理,从事内审的专职人员少,大多是由财务人员兼任,相关专业知识匮乏,不能胜任内部审计工作。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实际工作中,很多行政事业并没有重视内审这项工作。有些单位的领导者对于内审存在误解,甚至有抵触情绪,认为内审的监督与评价,是在削弱他们的职权,甚至损害自身的利益,在这项工作的开展和运行时,主观能动性不强,消极抵抗或者只做表面文章,阻碍了内审工作的健康开展和有序运行。
(二)内部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现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和《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的规定》,不具有法律强制力,内部审计人员在经常面临无法可依的局面。法规缺乏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也导致审计人员在具体工作中遇到新问题新情况时,只能凭借职业判断来认定,增加了认定结果的随意性。
(三)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 内部审计机构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开展审计工作,有的内部审计机构与财务机构合并办公,其工作计划的制订、质量控制、问题处理等方面无法实现真正的独立;
内部审计人员在工资待遇,职务晋升等方面也受所在单位的控制,导致内部审计工作受到干扰,这也影响了审计质量整体水平。
(四)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配备的内部审计人员不具备审计、会计、法律等相关专业背景,各行业各系统又缺乏对内部审计人员的专项系统培训,导致相关人员缺乏学习机会和渠道,业务水平上升的空间受到限制,职业视野受到限制。有的内部审计人员缺乏职业敏感性和判断性,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有的怕得罪人不敢揭示问题,有的不认真工作敷衍了事,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运行。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 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合规性和效果性。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单位各个部门特别是行政主要负责人的重视和支持。首先,各行政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转变观念,正确的认识内部审计工作,了解内部审计工作不是和他们对着干,挑毛病,而是对工作客观的监督和评价,对存在问题及时的发现,防微杜渐,为今后工作健康的开展出谋划策。其次,通过网络平台、微视频、多媒体和政府发文等多种形势,加大对内部审计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重视程度,为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为其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加强与内部审计人员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工作的进展情况,了解他们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的协调处理,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 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审计的基础,纳入了审计监督体系。首先,使内部审计规范化和制度化,就要将内部审计的职责、审计范围、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加以明确的规定,使内部审计有章可循,以保证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其次加强完善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保障审计成果运用落到实处。要制定审计成果运用系列制度,建立成果运用工作机制,确定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制定较为详细的工作流程,明确有关部门的职责;
制定责任追究程。三是要建立审计成果汇报和公告制度、审计整改结果通报制度;
健全后续跟踪审计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
(三)保障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要充分保证内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提高内审独立性是保障其独立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前提和保证。首先内审机构要直接隶属于行政负责人或者审计委员会,对其负责并报告工作,保障内审机构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其次,内审人员要在相对立的环境里开展工作,以减少外部环境对内审工作影响。三是内审人员也要尽可能的专职,如果不能专职,也要避免与其所兼职的工作内容存在利益交叉,从而保证内审人员形式上的独立。内部审计机构具有较强的独立性,有利于内审机构职能的充分发挥。
(四)提升内部审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一是必须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注重审计方法与技术水平的研究,提高审计能力。二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审计事业的不懈追求与热爱,是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产生根源,才能自觉地遵守审计工作纪律。要排除一切干扰,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依法独立地开展审计工作。三是树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能主观臆断,简单从事。既要充分利用审计线索,又不放掉任何蛛丝马迹,对发现的一切线索都要做到查深查透。四要为审计从业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培训,为他们业务能力的提升,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五、结语 综上所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在是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提高自身经济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存在着内部审计工作尚未全面的开展和有序运行、相关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审计质量偏低,审计结果的运用不充分、内部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等许多问题。为了更好的发挥内部审计的积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内审工作,不断完善内审制度,保障内审机构的独立性,提高内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以促进内审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