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
结 项 报 告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结项报告 一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活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离不开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最基本的数学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来,计算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在计算教学中存在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师没有起到很好的主导作用,课堂上遍地都是“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不同的算法吗”“你喜欢怎么算就怎么算”。40分钟的课堂教学经常都是你说我说,显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思维虽然活跃起来了,场面也显得热热闹闹,但是学生讨论交流占据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课堂上缺乏必要的练习,之后,我们却发现学生的计算能力下降了:有不少学生对算理并不理解,结果计算错误率偏高了,不少学生的计算速度也大大降低。在教学实践中还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许多学生虽然掌握了计算方法,却往往还会出现计算错误,计算的准确率很低。这不仅直接影响到对文字题,应用题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严重地阻碍了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为此,针对这种现状,我们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策略的研究”这一课题。
二、课题研究过程 (一)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问卷调查,我对学生错误的原因进行了认真分析,总结如下:
(1)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不透彻。
通过调查,有15%左右的同学是由于对算法和算理不明确造成的错误,平时的计算主要靠依据反复的、机械的题海战术积累的经验进行的,没有按照正确的算理去做题。
(2)对口算和估算不重视。
虽然许多教师明白口算的重要性,但是在平时的训练中还是注重学生笔算能力的培养。通过调查:仅有57%的教师(低年级教师占多数)注重学生的口算训练,但大部分教师还是被动地进行口算训练,当教材汲及时进行,不汲及时不进行或偶尔进行训练,对口算的训练完全依赖于教材。调查中多数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甚至有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正确率明确向学生提出口算题就用笔算来解!完全忽视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 调查显示:有85% 的教师只是在教学中遇到估算题时才进行估算的教学,没有把估算作为学生计算能力来培养,甚至有教师认为估算的作用不大,不是要求学生“估着算”而是“算着估”,把估算等同于求近似值。甚至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也常常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估算。
(3)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调查显示,近78%的学生把计算做错的原因归结于“粗心”。其实不然,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也不容乐观,根据课堂观察,大部分的学生虽然有草稿本,但草稿本上的字迹潦草、散乱;
相当一部分学生作业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因素。
(二)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理解和运用 要使学生会算,必须先让学生明白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强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因此,教学时,应以清晰的理论来指导学生掌握计算的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能灵活运用。
进行关于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怎么算”的问题,即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如1/9+4/9= 算法是同分母分数相加,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而算理是1个1/9加上4个1/9等于5个1/9。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由于一味追求多种算法,而忽视算理探究的问题。因此,计算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计算的算理,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加强对口算和估算的重视 口算是小学生应具备的最基本的计算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形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 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阶段,估算的形式一般是口算或目测,它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教学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估算训练,明确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技巧、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加强学生计算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 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
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运用简便计算,怎样简算,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通过引导,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4)帮助学生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 计算教学中,除对一些易混易错题坚持反复练习或进行对比练习外,还应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如计算 5.68-2.37+0.63时,不少学生往往做成“原式=5.68-3=2.68”,这是由于“2.37+0.63=3”这个强干扰因素的诱发,让学生忽略了运算顺序而造成的错误。又如计算(6-3.6÷0.6)×3.8+6.9时,有部分学生就以部分代替整体,误认为小括号内等于0,得数就等于0。一般来说,学生初次练习时发生的错误,在教师指导下,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如果是多次重复某种错误,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了。所以教师要及时了解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特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那些形近而易混易错的试题,可采取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A、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
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
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
四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
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B、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C、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了解本班的学生的计算基础,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情况。
1、误认 误认是由于看数字和运符号算而出现的错误。
2、误写 误写是计算正确,在写答案结果时出现的手下误。
3、误算 误算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种错误包括算理不清、法则不熟悉、口算错误等。
(二)、分析各种错误原因,了解和认识不同类型的错误;
1、 知识技能方面 (1)基础知识不牢 (2)算理不明确 (3)口算不熟练 (4)简算意识不强 2、 计算习惯方面 (1)思想不集中 (2)计算过程混乱 (3)书写马虎潦草 (4)缺乏检查、验算的习惯 3、 心理因素方面 (1) 思维定势干扰 (2)缺乏自信 基于以上学生的多种错误原因,我们课题组经研究后采取以下措施:
1、知识技能方面 加强基础性训练,口算能力的指导与重视算理与算法的指导相结合。《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我们首先加强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循序渐进,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既要坚持有意识的训练,又要逐步过渡,由有意识变为无意识,在教学中加以引导。
2、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计算得以准确、迅速进行的有效保证。许多小学生计算法则都能理解和掌握,但常常会发生错误,主要是缺乏严格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包括: ①认真看数的习惯。做题时,让学生认真看清数字,特别是3和8、6和9和这几个数字,学生最容易看错。另外,对于一步计算的算式,要求学生看一眼就能记住,不能看一个数写一个数,集中精力,养成认真看数的习惯。
②认真书写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因书写不规范而产生的错觉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所以,无论是课堂练习,还是家庭作业,我们都要求学生书写规范,特别是0和8、0和6的收笔,让学生不能草率;
长期训练,养成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
③认真审题的习惯。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会出现各种错误。因此,不仅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计算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例如,让学生看清运算符号,弄懂运算顺序;
这些都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④仔细计算的习惯。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不高,许多时候不是由于不会计算,而是由于计算不仔细,例如:忘记进位、退位,漏写、漏抄、抄错或将运算看错等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训练学生做到;
一看(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明确运算顺序)、二想(想算特点,可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应用法则计算时要边算边检查),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⑤算后演算的习惯。每次计算结束后,让在学生确定所列算式和运算符号无错误的情况下,再对计算结果进行重新演算和验证,既提高计算的准确率,又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成果 经过本课题研究,促使教师运用新的课程理念,结合传统的计算教学优势,寻求学生计算正确的有效策略,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学生对计算题目的兴趣逐步增强。在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中,我不断改变自己的数学教学方法,坚持计算教学天天练,充分利用情境来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在逐步增强。学生的计算错题在逐渐减少,计算正确率已达到80%。
(三)、学生计算能力的增强对数学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努力,课题研究达到了预期目标,参研人员受益匪浅,撰写、设计了一些教学论文、教学设计、课后反思等成果,积累了课题研究的一些经验,提升了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石慧丽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议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荣获郑州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贰等奖。
五、存在的问题和设想 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研究实际与理想状态还是存在着很大的距离,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认知发展、理论水平、时间安排等方面上。
(一)、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仅仅靠一次课题研究或一方面的训练是无法达到最终目的的。在我们的调查统计中,不断会发现更多有待改变的现状,我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将研究向更深、更广的层面展开,逐步发现问题,积极寻求最佳解决策略。
(二)、学无止境。课题研究的开展,使老师们倍感自身理论水平不足,研究方法缺欠,今后我们还应在专家的指导下深入思考,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研究水平,使自己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把握教学本质。
(三)、基于课题研究,关注学生发展 为检查课题研究成果和推进课题研究工作,以及进一步落实双基的掌握,了解学生数学计算能力水平及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这一学期我们在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方面还开展了这样一些活动。在3年级开展了“口算小明星”评选活动,分班级推选和学校评比两阶段进行;
6年级开展了“速算高手”评选活动。活动中,课题组成员积极承担任务,确保了活动的有序、有效地实施。
通过这一阶段的课题研究,学生充分感到计算源于生活,给学生提供充分自主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和计算的准确性得到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会用计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在数与计算的学习过程中树立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四五年级期中考试的检测分析对比中,我们发现虽然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但是学生的计算准确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程,要长期的坚持训练,常抓不懈。我们坚信只要继续努力,持之以恒,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计算能力会的得到很大的提高。
六、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E].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七、附录 荣获新密市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贰等奖论文《浅议小学数学中计算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