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年小学课题研究报告9篇

时间:2023-10-12 10:00:14 浏览量: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本课题以现代德育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我校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情况,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课题研究报告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9篇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1

本课题以现代德育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我校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情况,进一步完善健全了学校与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了丰富德育内容的一些途径及办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为学校、教师、家长等提供了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活动方案等研究成果。

一、课题的提出

本课题的研究是时代发展要求,也是学校发展现实需要

丰富初中德育内容和创新德育机制的研究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普遍认同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完善和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普遍注重学校德育和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以及互动机制的可操作性。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大教育系统,为全民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生活环境,发展终身教育,从而全面提升全民素质,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教育发展的潮流,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学校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需要,只有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互相配合和协调,才能相得益彰,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校位于安康中心城市繁华地带,建校30年来,学校始终秉承“办人民满意教育,以优异的教育质量回报社会”的办学宗旨,始终坚持 “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理念。自2001年跻身于省级“示范初中”、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法制校园”之后相继荣获“初中教育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市级“课改示范学校”。随着我校社会知名度逐步提升,要求进入我校就读的学生逐年增多。班大人多、校园面积相对狭小(现有5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4600余人,校园面积15亩,校舍面积16770平方米),部分学生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中不利于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因素比比皆是,上述多种原因,对教育大环境造成了家庭教育“教不得法”,社会教育“鱼龙混杂”,学校教育“独木难支”,有时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根据教育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发展现实需要,我们确立“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研究课题,旨在不断尝试初中阶段创新德育机制丰富德育活动内容,在校内狠抓德育工作,同时把学校德育延伸到家庭与社区,使我校德育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开展该项课题的研究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理论和家庭、社区教育理论,有利于指导学校德育实践,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为学校、教师、家长和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等提供一系列操作性较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二、研究目标

1、完善健全德育管理体系及德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学校、家庭、社区互相沟通和协调的途径及办法;

2、创新开展各项特色活动,不断丰富德育内容,探索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3、探讨德育工作在思想品德等学科课堂教学及第二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4、 通过课题研究,以达到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管理制度的目的。

三、理论依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2、“双主体”理念。教师是“导”即“教”的活动的实施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根据教育规定和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对德育环境、德育内容和德育办法开展选择、加工和设计,对学生的主体性开展引导和培养;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更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德育活动、逐步做到自订成长目标,自寻成长动力,自择成长办法和自评成长效果,最终将社会认识、情感、做法内化为个体认识、情感、做法。

3、生活德育的理念。道德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之中,个体品德和社会道德的提高与成长也只有通过人们自己的社会生活活动来实现。因此,在学校德育中,要把教育的材料、教育的办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从学校的小范围扩大到社会的大范围。

4、活动理论。活动是指主体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人有目的地影响客体,以满足自身需要的过程。活动是实现成长的必由之路,学生主体活动是学生认知、情感、做法成长的基础。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德育活动时,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以及活动中的互动合作与内心体验,促进学生道德情感的形成。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搜集有关资料,进行专题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座谈、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搜集分析我校学生思想现状;通过师生相互评价分析师生的认同程度;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明确学校与家庭、社区德育内容需要。

3、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贯穿始终。我们的行动研究将基于我校各项德育特色活动,由本校的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在具体的活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并实施对策,不断地反思行动的效果,达到“行动”和“研究”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2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3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作文、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4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过:“儿童学习任何事情,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学生有了兴趣,就能能使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习作也不例外,学生如果有了习作的兴趣,就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引导孩子们讲故事、听故事、续编故事、看图说话……学生听说的能力得以提高能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为了学生使学生爱上写作,我觉得在写这件事上千万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要让孩子感觉到写是一种享受,要让他愿意去写,让他觉得我写作,我快乐;我写作,我高兴;我写作,很好玩!当学生写作后,迫切需要他人的评价,如果这时得到鼓励,学生会有满足感、成功感。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粗改作文,及时对学生的习作予以肯定,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孩子予以鼓励。通过实践我班孩子大约有70能乐于写出自己想写的事,有了主动写日记的习惯。

多样的练笔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进入三年级后,从前半学期的几次来看,班里有一半多学生不再畏惧写作,能在每次习作时写出一段精彩的话。

学生每天都在生活的海洋里撷取着绚丽的浪花,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引导学生以不拘一格的形式,表达不拘一格的思想,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地、自由地写作。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5

本课题研究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对七至九年级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课标》特别强调要培养和训练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张家港市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活性原则、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学生互批作文,是对同学作文的鉴赏,又是对课文鉴赏的复习应用,能督促他们在阅读课上作批注,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表明鉴赏能力越来越高。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写得体批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经过训练,批语越写越得体,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中肯的发表意见。语言表达能力明显得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乐学,提高了写作能力。“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评讲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表现,表明老师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就高,学生心里就轻松了,没有压抑了,学生就能积极思考,大胆发现,大胆发表意见。学生的日记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的兴趣和快乐。学生的兴趣起来了,他们的作文就越写越好了。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的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的特色。2011年3月11日我们邀请生态语文群老师来我校听朱建荣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新生代教师,青年名师梅洪建听课后的评价“a.一直以来,在功利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为了分数早就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朱建荣的课让学生不是站在写的角度来审视文章,而是站在“理想的作者”和“高明的评者”相结合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在阐释性的语文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之中,在“意”的强化中,忽略了“文”的魅力。在朱建荣的课堂中,不但达到了“文”“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的在作文评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孩子的审美能力。c.一直以来,孩子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看到别人的美,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但在朱建荣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孩子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孩子们发现了别人的美。同时在对评语的评价环节,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孩子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则是教育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指导作文能力。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6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作文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实际教学来看,作文教学都占据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低、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只有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入习作的大门,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才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保持他们爱作文的热情。《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对写话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3、4年级)习作的要求是:“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探寻出起步作文教学的最佳策略,使学生以后能够爱上写作,学会写作使我们当前应做的。学生起步作文,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要储备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一般要学会1000多个常用字;二是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范文,从范文中获得有关的知识,积累词汇,学习表达方法。现行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安排一年级学会440字,二年级学会740字,两年学会1180字,阅读范文80多篇。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起步条件,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要优于书面表达。因此,我想作文的起步阶段尤为重要,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为了避免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让学生轻松作文,在作文教学的起步阶段,教师必须根据孩子的思维发展特点,为其订制合宜的发展路径。我一直在摸索着让孩子如何能爱上写作,让写作文不再成为孩子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我今年担任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正好面临要引导学生开始习作起步,因此,我想引导学生写好起步作文,是我肩上应担负的重任。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7

个案案主:四年级第二小组

成员:

赵雅琪,女,10岁。班级副班长,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爱发言、善思考,学习兴趣高,家庭对学习极为重视。乐于助人,热心班级事务。

蒋永磊,男,11岁。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爱发言,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忙于工作。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学习热情不高,有时完不成家庭作业。平时话较少。

李东轩,男,10岁。成绩中等,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王梓印,男,11岁。成绩中等,个头矮小,聪明活泼但有些调皮,能听老师的话,只要努力常能考出好成绩。数学成绩较好。

张轩,男,10岁。成绩较好,学习踏实,听讲认真,乐于思考,诚实守信,热爱集体。

王雪娇,女,10岁。成绩良好,学习认真、刻苦,踏实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刘天慧,女,11岁。成绩中上等,学习踏实,发言积极,语文成绩较好。

案主来源:

班级以“组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组,分组参考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生差生搭配,气质性格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形成七人小组。并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报告:

教师报告:

这个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中上,基本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合作能力不强,通过合作获得整体提高的意识不强。在合作时,往往过于依靠个人的能力,优生不能带领(而是代替)差生思考理解,学生并未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合作意识不强。

1、小组合作常常采用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优生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发言到记录总结由优生(赵雅琪)包办,尽管采用轮值组长制,但收效不明显(有时差生根本不能担任总结发言的任务,甚至记录都不能完成)。差生(蒋永磊)从不参与较难问题的讨论,仅仅参与类似读书、背诵等极为简单的项目时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优生(赵雅琪)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合作任务,在小组中人缘好,有威信。往往她的个人结论成为小组的最终结论,常常是先由她一人完成任务,再作为小组意见在班级中发言,在帮助差生时为图省事常常采用告诉答案的方法,但为人很热心,对差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在小组中的中等生较为轻松。王梓印有时能在讨论中发表独特观点,但更常在讨论时开玩笑,使讨论不能围绕老师既定的目标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讨论效果。能听取组内讨论意见,加以总结,讨论时常和赵雅琪进行争论(其争论内容往往和要求讨论的内容关系不大,爱纠缠于枝节问题,甚至是无关问题,其动机往往是好玩)。当有老师参加小组讨论时往往又有价值的、出人意料的观点。不爱理睬差生,常采取取笑的态度对待差生,经老师教育,态度有较大改善,有时能主动帮助差生,引导他们思考,但缺乏耐心。在担任小组书记时表现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另一中等生(李东轩)对小组讨论往往采取旁听的态度,不爱积极参与,极少发表个人意见,但能较为认真地听旁人的意见,有时在同学(调皮的王梓印)吸引下会参与其中,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对组内其他同学较为依赖。担任组内书记时不能很好地总结小组意见,在组内无影响力。

在小组中的差生(蒋永磊)基本不参加小组讨论,不能完成组内分工布置的任务,能听组内其他同学发言,但听后总结的能力极差,常表现为发言不知所云,所以不能承担组内书记的任务。但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在读书背诵等较易的项目时表现积极,成绩未见明显上升。

2、在小组表演时,小组内分工明显倾向于优生。角色安排一概由优生指定,重要角色一概由优生担任,差生在组内基本上得不到表现机会。在由教师指定差生担任重要角色时,差生明显缺乏信心,表演不够到位,不敢投入角色(在教室的鼓励表扬下,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有时甚至会因表演不到位在班级中引起讪笑(更挫伤了表演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定角色时,优生有时表现为不满教师的安排。

3、在合作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合作仅仅是形式上的,差生无法在同一层次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反的,差生只能抄袭优生的答案,根本没有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解决容易的题目的过程中,差生也常常不动脑筋,直接在优生处抄袭答案了事,又是中等生也是如此。在这一小组中,赵雅琪的答案往往代替小组的答案,其他人并未参与思考。班级中其它的小组也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见效,有时会使这种抄袭会更隐蔽一些。

4、差生并不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缺乏讨论的兴趣。在有他们擅长的题目或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题目出现时,他们也能充分的参与讨论。优生也在有兴趣的话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蒋永磊比较爱谈论小动物,例如在作文讨论《我们家的小狗》时,表现极为活跃,发言连贯、充满热情;李东轩爱谈论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剧;王梓印爱讨论战斗故事等。总的来说,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已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距离生活较远的话题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优生的发言也更多表现为空话、套话,还有从揣摩教材和教师意图而来的废话。

5、通过小组合作,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联系有所加强,关系较为密切。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们不仅仅是课堂上合作的关系。课后,他们仍然要保持小组编制进行学习,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加;同时,由于赵雅琪在组内的重要性(常靠她一人解决整个小组的问题,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她在小组内的出于领导地位,除王梓印外,其他人服从赵雅琪的安排,要是闹别扭也多半是差生进行让步,学习中的地位高低决定了平时相处时地位的高低。

6、对这个小组成果评价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赵雅琪和王梓印的表现;如果对这个小组的合作本身进行评价,那么它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7、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单是小组合作才产生的,小组合作在大多数时候还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当讨论和表演能正常进行时,课堂较热烈,有利于营造适合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学生访谈:

赵雅琪:对小组合作不是很满意,她们(主要指李东轩、蒋永磊)总是不爱说话,有时候很简单的东西也不会说,总喜欢抄我的,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教她们也不听,就叫我给她们答案。我有时候也没耐心教她们。有时候挺烦她们的,要是能和XX、XX、XX(她的好朋友,成绩很好)在一组就好了。我们肯定能讨论得起来。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小组作调查报告,可我们小组都不做,我只好一个人又做记者,又做编辑,又写又画,一个人写好了,可老师也不知道。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我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候我一个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更希望老师表扬我。

王梓印:我对小组合作没什么意见,无所谓好不好,反正我只要自己学好就行了。要是能帮助别人我还是愿意的。我也想帮助差生,但是他们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合作成果不怎么样吧。我不太愿意跟她们一组,要是能和XX、XX、XX(他的好朋友,成绩中等偏下,有的成绩差)一组就好了。(老师问:一定对成绩提高有帮助吗?)不一定能提高成绩,但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有话好说。(老师问:讨论时说什么?都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吗?)不一定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老师问:那为什么还要一组呢?)和他们在一起开心。我对老师表扬不表扬无所谓。

李东轩:我们小组不怎么样,和其它小组差不多。我有时候会发言,但比较少,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时候会抄她们(赵雅琪、王雪娇、王梓印)的答案,多数情况下自己做。我不太帮助别人,不是不愿意,也没什么人要我帮助他们。参不参加这个小组对我的学习影响不大,我无所谓和谁一个组,要是能和好朋友一个组更好。老师表扬我很少,有时候听到老师表扬会很高兴。我希望能参加小组活动,我希望老师能多表扬我们小组。

蒋永磊:我们小组挺好的,我在讨论感兴趣的题目时会发言,但我发言不好,他们(赵雅琪、刘天慧、王雪娇、王梓印)发言好,我喜欢学习,不过有时候有点懒,不能完成作业,这学期好多了。(老师问:和小组有关吗?)和小组有关,她们会帮助我。我喜欢和XX、XX、XX(她的朋友,成绩一般,有一个较好)一个组,她们会帮助我,我想一定会进步。我很在意老师的表扬,很喜欢。

王雪娇:我们都知道开展合作学习对自己很有用,但在实际上总是不尽人意,尽管有合作学习的时候,但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时那么明显,也许时我们不善于正确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吧。希望老师能多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

刘天慧:合作学习对于我们的学习应该说还时有帮助的。个人的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得到适当的帮助可以解决自己困惑的问题,扫除学习的障碍。但是有的学生就不这样想,总是想着能找到答案就行,不管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张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智慧共享,合作的关键还是要让每个人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每个参与的人都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原因分析:

1、总的来说,班级的小组合作并未见显著成效,学生的合作素质并未有明显提高。小组合作时间较短,学生并未能真正适应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前也有类似的学习方式,但未能形成规模,使用较为随意)。

2、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不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仅仅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对象进行调整,必须和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3、小组合作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否则有时会产生负效应。

使用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恰当的分组。在分组时不能只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应当适当的考虑到学生间的性别、兴趣、人际关系等因素,但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性别和人际关系进行分组(易使合作偏离方向),如果按相同的兴趣(或理想)进行分组,情况会比较好。

2、注意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学生合作的初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指定分组,但这个分组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动力。在合作中,应该不断以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向前。确定适当的合作的范围也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这个范围要贴近生活,能使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有话好好说。

3、要协调合作小组中各成员间的关系。尽量使合作小组中各成员的关系密切,并应尽量使成员间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合作的质量。

4、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趣向。合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努力使合作小组的成员协调一致的进行讨论,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合作,及时地制止偏离方向的合作(一个贴近学生的、适合合作的合作内容往往不需要教师制止,学生就能始终热情高涨的进行合作)。

5、合作必须有适当的分工,无论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分工还是轮值分工,必须制定适当的计划,并认真执行(哪怕影响合作成果的汇报)。

6、合作必须和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思考的项目应当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不能以移植优等生的思考结果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代价。当进行合作时,合作的成果形式必须是小组集体的。

7、合作本身必须在适当的时机使用。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8、小组合作应当和其它的合作形式结合使用,和其它的课堂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对此个案研究的说明:

这次个案研究是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部分,我们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在目前兴起的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潮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最为广大教师熟知,并且在教学中运用最广,成效最大,当然,其研究成果也最显著,最易为我所借鉴.同时,我们考虑进行合作模式的个案分析的时候,也考虑到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运用还处于落后水平,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这次,结合我校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有效的研究成果.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的研究从我校课题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该班级事先经过有效分组,并拟在实验过程中作适当调整),在不事先通知小组学生的情况下,请课任教师(语数外及部分小学科,重点突出班主任)对此小组的合作状态(合作的搭配,合作的动机,合作的趣向,合作中各合作者的关系)予以关注,课题组长期跟踪,并结合课任教师对合作的成果作出评价。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8

个案案主:四年级第二小组

成员:

赵雅琪,女,10岁。班级副班长,成绩优秀,性格活泼开朗,爱发言、善思考,学习兴趣高,家庭对学习极为重视。乐于助人,热心班级事务。

蒋永磊,男,11岁。成绩较差,性格内向,不爱发言,母亲在外地工作,父亲忙于工作。平时跟着爷爷奶奶。学习热情不高,有时完不成家庭作业。平时话较少。

李东轩,男,10岁。成绩中等,上课不爱发言,对学习兴趣不够浓厚,。

王梓印,男,11岁。成绩中等,个头矮小,聪明活泼但有些调皮,能听老师的话,只要努力常能考出好成绩。数学成绩较好。

张轩,男,10岁。成绩较好,学习踏实,听讲认真,乐于思考,诚实守信,热爱集体。

王雪娇,女,10岁。成绩良好,学习认真、刻苦,踏实努力,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刘天慧,女,11岁。成绩中上等,学习踏实,发言积极,语文成绩较好。

案主来源:

班级以“组际同质、组间异质”的原则分组,分组参考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优生差生搭配,气质性格搭配,男生女生搭配,形成七人小组。并随机抽取一个小组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研究报告:

教师报告:

这个小组总体学习成绩中上,基本能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但合作能力不强,通过合作获得整体提高的意识不强。在合作时,往往过于依靠个人的能力,优生不能带领(而是代替)差生思考理解,学生并未在合作中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合作意识不强。

1、小组合作常常采用讨论的方式,在讨论中优生占绝对主导地位,从发言到记录总结由优生(赵雅琪)包办,尽管采用轮值组长制,但收效不明显(有时差生根本不能担任总结发言的任务,甚至记录都不能完成)。差生(蒋永磊)从不参与较难问题的讨论,仅仅参与类似读书、背诵等极为简单的项目时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优生(赵雅琪)承担了绝大多数的合作任务,在小组中人缘好,有威信。往往她的个人结论成为小组的最终结论,常常是先由她一人完成任务,再作为小组意见在班级中发言,在帮助差生时为图省事常常采用告诉答案的方法,但为人很热心,对差生基本上是有求必应。

在小组中的中等生较为轻松。王梓印有时能在讨论中发表独特观点,但更常在讨论时开玩笑,使讨论不能围绕老师既定的目标进行,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讨论效果。能听取组内讨论意见,加以总结,讨论时常和赵雅琪进行争论(其争论内容往往和要求讨论的内容关系不大,爱纠缠于枝节问题,甚至是无关问题,其动机往往是好玩)。当有老师参加小组讨论时往往又有价值的、出人意料的观点。不爱理睬差生,常采取取笑的态度对待差生,经老师教育,态度有较大改善,有时能主动帮助差生,引导他们思考,但缺乏耐心。在担任小组书记时表现较为积极。

在小组中的另一中等生(李东轩)对小组讨论往往采取旁听的态度,不爱积极参与,极少发表个人意见,但能较为认真地听旁人的意见,有时在同学(调皮的王梓印)吸引下会参与其中,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对组内其他同学较为依赖。担任组内书记时不能很好地总结小组意见,在组内无影响力。

在小组中的差生(蒋永磊)基本不参加小组讨论,不能完成组内分工布置的任务,能听组内其他同学发言,但听后总结的能力极差,常表现为发言不知所云,所以不能承担组内书记的任务。但学习热情有所提高,在读书背诵等较易的项目时表现积极,成绩未见明显上升。

2、在小组表演时,小组内分工明显倾向于优生。角色安排一概由优生指定,重要角色一概由优生担任,差生在组内基本上得不到表现机会。在由教师指定差生担任重要角色时,差生明显缺乏信心,表演不够到位,不敢投入角色(在教室的鼓励表扬下,情况也没有明显改善),有时甚至会因表演不到位在班级中引起讪笑(更挫伤了表演的积极性);在教师指定角色时,优生有时表现为不满教师的安排。

3、在合作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合作仅仅是形式上的,差生无法在同一层次上发挥自己的作用,相反的,差生只能抄袭优生的答案,根本没有参与到解题过程中去。在解决容易的题目的过程中,差生也常常不动脑筋,直接在优生处抄袭答案了事,又是中等生也是如此。在这一小组中,赵雅琪的答案往往代替小组的答案,其他人并未参与思考。班级中其它的小组也常出现这种现象。教师的教育并不能完全见效,有时会使这种抄袭会更隐蔽一些。

4、差生并不是在所有的项目上都缺乏讨论的兴趣。在有他们擅长的题目或能充分调动他们积极性的题目出现时,他们也能充分的参与讨论。优生也在有兴趣的话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蒋永磊比较爱谈论小动物,例如在作文讨论《我们家的小狗》时,表现极为活跃,发言连贯、充满热情;李东轩爱谈论自己感兴趣的电视剧;王梓印爱讨论战斗故事等。总的来说,更贴近生活的话题已引起学生的兴趣,而距离生活较远的话题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优生的发言也更多表现为空话、套话,还有从揣摩教材和教师意图而来的废话。

5、通过小组合作,在这个小组中,学生的联系有所加强,关系较为密切。在老师的要求下,他们不仅仅是课堂上合作的关系。课后,他们仍然要保持小组编制进行学习,这使得他们之间的接触时间增加;同时,由于赵雅琪在组内的重要性(常靠她一人解决整个小组的问题,完成教室布置的任务),她在小组内的出于领导地位,除王梓印外,其他人服从赵雅琪的安排,要是闹别扭也多半是差生进行让步,学习中的地位高低决定了平时相处时地位的高低。

6、对这个小组成果评价的高低,往往取决于赵雅琪和王梓印的表现;如果对这个小组的合作本身进行评价,那么它往往是流于形式的。

7、小组合作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并不单是小组合作才产生的,小组合作在大多数时候还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当讨论和表演能正常进行时,课堂较热烈,有利于营造适合学生发挥想象和创造能力的空间

学生访谈:

赵雅琪:对小组合作不是很满意,她们(主要指李东轩、蒋永磊)总是不爱说话,有时候很简单的东西也不会说,总喜欢抄我的,我也没办法。有时候我教她们也不听,就叫我给她们答案。我有时候也没耐心教她们。有时候挺烦她们的,要是能和XX、XX、XX(她的好朋友,成绩很好)在一组就好了。我们肯定能讨论得起来。有一次老师布置一个小组作调查报告,可我们小组都不做,我只好一个人又做记者,又做编辑,又写又画,一个人写好了,可老师也不知道。有时候挺不公平的。我喜欢老师表扬,有时候我一个人就能把事情做好,我更希望老师表扬我。

王梓印:我对小组合作没什么意见,无所谓好不好,反正我只要自己学好就行了。要是能帮助别人我还是愿意的。我也想帮助差生,但是他们不要,我也不好意思。合作成果不怎么样吧。我不太愿意跟她们一组,要是能和XX、XX、XX(他的好朋友,成绩中等偏下,有的成绩差)一组就好了。(老师问:一定对成绩提高有帮助吗?)不一定能提高成绩,但是我们讨论的时候有话好说。(老师问:讨论时说什么?都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吗?)不一定和老师布置的问题有关。(老师问:那为什么还要一组呢?)和他们在一起开心。我对老师表扬不表扬无所谓。

李东轩:我们小组不怎么样,和其它小组差不多。我有时候会发言,但比较少,能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时候会抄她们(赵雅琪、王雪娇、王梓印)的答案,多数情况下自己做。我不太帮助别人,不是不愿意,也没什么人要我帮助他们。参不参加这个小组对我的学习影响不大,我无所谓和谁一个组,要是能和好朋友一个组更好。老师表扬我很少,有时候听到老师表扬会很高兴。我希望能参加小组活动,我希望老师能多表扬我们小组。

蒋永磊:我们小组挺好的,我在讨论感兴趣的题目时会发言,但我发言不好,他们(赵雅琪、刘天慧、王雪娇、王梓印)发言好,我喜欢学习,不过有时候有点懒,不能完成作业,这学期好多了。(老师问:和小组有关吗?)和小组有关,她们会帮助我。我喜欢和XX、XX、XX(她的朋友,成绩一般,有一个较好)一个组,她们会帮助我,我想一定会进步。我很在意老师的表扬,很喜欢。

王雪娇:我们都知道开展合作学习对自己很有用,但在实际上总是不尽人意,尽管有合作学习的时候,但起到的实际作用并不时那么明显,也许时我们不善于正确合理地开展合作学习吧。希望老师能多指导我们如何科学地开展合作学习。

刘天慧:合作学习对于我们的学习应该说还时有帮助的。个人的能力有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从同学那里得到适当的帮助可以解决自己困惑的问题,扫除学习的障碍。但是有的学生就不这样想,总是想着能找到答案就行,不管这个答案是怎么来的。

张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智慧共享,合作的关键还是要让每个人都积极有效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让每个参与的人都学会更多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原因分析:

1、总的来说,班级的小组合作并未见显著成效,学生的合作素质并未有明显提高。小组合作时间较短,学生并未能真正适应小组合作的形式(以前也有类似的学习方式,但未能形成规模,使用较为随意)。

2、小组合作的方式并不适应所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它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仅仅是课堂教学手段的一种,必须针对不同的内容、对象进行调整,必须和其它教学手段结合起来。

3、小组合作要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否则有时会产生负效应。

使用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需要恰当的分组。在分组时不能只考虑到学生的成绩,还应当适当的考虑到学生间的性别、兴趣、人际关系等因素,但不能完全根据学生的性别和人际关系进行分组(易使合作偏离方向),如果按相同的兴趣(或理想)进行分组,情况会比较好。

2、注意调动学生合作的兴趣,学生合作的初动力来自于教师的指定分组,但这个分组不能给学生以实质性的动力。在合作中,应该不断以激励手段促使学生向前。确定适当的合作的范围也能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这个范围要贴近生活,能使班级的大多数学生有话好好说。

3、要协调合作小组中各成员间的关系。尽量使合作小组中各成员的关系密切,并应尽量使成员间的地位平等,这样才能有助于提高合作的质量。

4、要关注学生合作的趣向。合作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努力使合作小组的成员协调一致的进行讨论,教师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的合作,及时地制止偏离方向的合作(一个贴近学生的、适合合作的合作内容往往不需要教师制止,学生就能始终热情高涨的进行合作)。

5、合作必须有适当的分工,无论是结合个人实际情况的分工还是轮值分工,必须制定适当的计划,并认真执行(哪怕影响合作成果的汇报)。

6、合作必须和独立思考相结合。该独立思考的项目应当使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不能以移植优等生的思考结果而放弃多数学生的独立思考为代价。当进行合作时,合作的成果形式必须是小组集体的。

7、合作本身必须在适当的时机使用。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

8、小组合作应当和其它的合作形式结合使用,和其它的课堂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对此个案研究的说明:

这次个案研究是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能力的研究》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部分,我们对学生的小组合作模式进行研究.其原因在于在目前兴起的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潮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最为广大教师熟知,并且在教学中运用最广,成效最大,当然,其研究成果也最显著,最易为我所借鉴.同时,我们考虑进行合作模式的个案分析的时候,也考虑到我校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和运用还处于落后水平,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阶段.这次,结合我校课题的研究,我们将借鉴兄弟学校的成功经验,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些有我们自己特色的有效的研究成果.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们的研究从我校课题实验班中随机抽取一个小组(该班级事先经过有效分组,并拟在实验过程中作适当调整),在不事先通知小组学生的情况下,请课任教师(语数外及部分小学科,重点突出班主任)对此小组的合作状态(合作的搭配,合作的动机,合作的趣向,合作中各合作者的关系)予以关注,课题组长期跟踪,并结合课任教师对合作的成果作出评价。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篇9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他是作文的主人,也应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成了主体地位,他就会有兴趣,就会乐学。

互批互评:作文写好后,是学生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不是老师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不是其他地方选来的文章。

推荐访问:研究报告 课题 小学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选题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范文5篇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会新闻报道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研究假设怎么写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格式范文模板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如何撰写小学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模板范文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包括哪些内容 小学课题研究报告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