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第一节:总则第一条:为体现公司按劳分配的原则,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本薪酬管理规定。第二条:本薪酬制度体现以下基本原则:1、公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HR薪酬管理知识5篇,供大家参考。
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篇1
第一节:总则
第一条:为体现公司按劳分配的原则,结合公司的经营管理理念,制定本薪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薪酬制度体现以下基本原则:
1、公平、公正、客观的分配原则;
2、有效激励的原则;
3、在同行业人力市场具竞争力的原则。
4、按劳分配,按绩取酬,多劳多得的原则。
第三条:坚持工资增长幅度不超过本公司经济效益增长幅度,员工平均实际收入增长幅度不超过本公司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的原则。
第四条:公司支付的薪酬,通过工资卡和现金实现。
第二节:适用范围
第一条:本薪酬制度适用对象为公司内从事以常规性工作为特征的岗位,包括:高层管理人员(总经理、副总经理)、中层管理人员(部门经理、助理、主管)、财务、人事、后勤岗位(会计、出纳、采购、人事、行政、文员、后勤、班长、保安)、市场岗位(客服部、大堂、贵宾区、桑拿部、男寓女寓技师、电操、收银)。
第三节:薪酬结构
第一条:员工的薪酬构成为:
1、基本工资;
2、绩效工资;
3、其它。
第二条:基本工资是指企业为满足员工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而支付的部分劳动薪酬,具体包括:岗位工资、职级工资、工龄工资。
第三条:绩效工资是指企业为强调多劳多得的公平原则,对员工采取一种业绩及工作效率的考核的基数。
第四条:岗位工资是指企业根据不同岗位所承担的工作责任不同,公司给予支付的部分劳动薪酬;
第五条:职级工资是指企业为激励员工所采取的一种约束机制,以发挥员工的最大主观能动性;
第六条:工龄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的不同,对公司所作的贡献不同,而予以支付的部分劳动薪酬;
第七条:岗位补贴是指由于岗位的特殊性,企业给予员工支付的部分生活补助;
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篇2
薪酬福利是每个员工都关注的问题,也是提升员工满意度的关键因素之一,公平性和竞争性是维护员工对薪酬满意度的两大原则,公平性可以通过公司的组织、职位系统和评价系统完成。烽火猎聘资深顾问认为目前企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能保证支付的工资在市场上具有竞争性,也就是如何根据薪酬策略,将本企业的薪酬与市场实际水平进行比较,以确定支付的薪酬的相应范围。这就必须从外部获取相关的情况,包括熟人问讯、收集候选人薪资信息、个别职位非正规调研等,但是这些信息不具备完整性和系统性。
薪酬调查就是用来解决这一问题的,
在企业整个薪酬战略体系中,薪酬调查就是一个接口,通过薪酬调查,企业可以将自己的薪酬数据与市场数据进行对比,由此可以检查出自己所支付的薪酬与预想的水平是否一致,或根据市场数据来确定为达到本企业的战略目标及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目标所应支付的薪酬水平。
企业的薪酬福利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参考依据必须是客观准确的,所以,薪资调查应当在严密而科学的体系中进行,它必须由权威的调查咨询机构来组织并实施。理论上讲,任何调查结果都不可能是实际市场值的完整反映。
薪资福利调查的目的是使用科学而系统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职位、组织结构、行业、竞争者和公司分类,在可以被接受的程度上最大限度接近真实值。当分类越细则越接近市场值,但是成本也越高,价格也越贵。
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篇3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完善本公司人事管理制度,加强对公司员工的管理,针对停薪留职人员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由行政部参照公司行政管理相关制度的规定制定,适用于公司正式员工。
第三条、停薪留职是指为请假时间超过30天(不含)而需要离开工作岗位的人员办理的停止工资发放但保留其职务的手续。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四条、公司员工凡因个人需要长时间学习进修的、结婚需度假、家庭原因或员工因身体原因需要长期治疗的等特殊情况,长时间不能到公司上班,需办理停薪留职手续者,由员工本人提前三个工作日填写“停薪留职申请书”(详见附表1),经部门负责人同意,管理部审批,总经理核准后,按“停职留薪申请表”(详见附表2)内容做好工作交接后,一式两份,将申请书原件交行政管理部门人事部存档一份,呈送本人一份,方可离岗,非因正当理由停薪留职者,申请不予受理。
第五条、员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根据公司规定,需要签约《员工停薪留职协议书》(详见附表3)。
第六条、员工在停薪留职期间擅自从事与公司同行业同类工作岗位者,一经核实,视其已离职;凡停薪留职满一个月之内不能上班者,视其已离职。
第七条、交接工作手续办理及复职管理
1、停薪留职人员的离职交接手续及工资发放等运作程序与离职手续办理程序相同,填写《员工离职交接表》,(详见附表4)按规定进行审批;
2、办理停薪留职员工在约定的停薪留职时间期满后需回公司上岗的,应提前一个月向公司报告,以便公司安排期满后就业。停薪留职期满后不能回公司上岗的,必须在停薪留职约定时间届满一周内续办手续,否则,公司视为自动离职处理。
3、员工办理停薪留职手续后,公司无义务为其保留原职位,停薪留职员工办理复职手续时,公司按实际工作需要安排相关职位。
第八条、公司停薪留职人员待遇
1、停薪留职人员在停薪留职期间不再享受在职时的工资、奖金等所有福利待遇。
2、停薪留职期间个人档案、工资关系、工龄可保留。
第九条、停薪留职期满员工要求复职时,需填写“复职申请书”,经原任部门负责人同意,管理部门审批,总经理核准后,方可办理复职手续。
第十条、其他相关事宜,一律按《公司管理规章制度》办理。
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篇4
新经济引发的变革正冲击着各行各业,并深刻影响着组织系统的每一个环节,人力资源管理也不例外,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也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
一、人才主权时代已经到来
所谓人才主权时代,是指人才在我们这个时代有了更多的就业选择权和工作的自主决定权。一方面资本在追逐知识与人才;另一方面知识与人才也在雇佣资本。知识通过转化成资本的这种方式来实现知识和人才的价值。
二、管理重心转向知识性管理
本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是知识性管理。管理对象出现了一种由知识性员工、知识工作设计、知识工作系统构成的新三角关系,新的管理对象需要新的管理法则,
人才的风险管理正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课题。知识性员工拥有知识资本,所以他在组织中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比较强,追求终身就业的办法转向追求终生就业的能力,这种追求的转向必将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企业的人力投资具有了高风险性。企业面临如何与员工建立一种新型忠诚的课题。2、办公室下再是知识性员工的必需,他们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通过信息联接,都有形成一个智力资本工作的可能。如何来适应知识性员工工作模式的变化,也是对人力资源管理提出的新挑战。 3、知识性员工的工作过程难以把握,工作成果难以衡量,使得企业价值评价体系也变得复杂而不确定,这也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新课题。
三、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职能
过去人力资源管理更多的是从单一的专业职能角度去行使一个行政管理的职能,那么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扮演一种新的角色。21世纪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项营销工作,就是把员工当客户,通过企业优异的人力资源产品与服务,去满足员工的需求,以及价值的实现,赢得员工的忠诚。人力资源的管理部门要向直接为顾客提供服务的人提供服务,其管理职能是为其他部门提供增值化的人力资源服务。
HR薪酬管理知识精选篇5
一、 人力资源角色定位仍需改善
近些年来,随着先进管理理念的引入和人才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人力资源职能开始发生转变,从原来的人事管理,到职能辅助,慢慢过渡到现在的业务伙伴,但达到企业战略支持和变革先锋的角色地位,仍然任重道远,根据众达朴信调研数据显示,只有16%的参与调研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定位在战略合作伙伴,外资企业该数值为75.4%;超过半数的企业把人力资源管理者定义为人事管理和职能辅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着将会面临着从事务性管理逐渐向真正的资源管理和战略支持角色过渡的挑战;随着企业招聘工作难度增加,培训需求的不断提高,直线部门管理者对人力资源工作逐渐重视,近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业务伙伴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角色定位,这一比例近三年以来不断提高。
二、 内外资薪酬差距明显
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找到一个优秀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在这场人才竞争战中抢占先机的重要条件。目前,60%以上的具有行业资深经验、掌握丰富管理技能和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都选择在外资公司工作,较高的薪酬福利待遇是吸引人才的主要因素之一。从薪酬水平的角度可以看到内外资企业对待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同态度。调研数据显示,以一类城市为例,中国本土外资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年度总现金中位值为568042元,而民营企业该岗位的年薪中位值为286884元,相对差距近2倍;内外资薪酬差距体现在各个层级上,人力资源经理外资与民营的年薪收入中位值分别为284534元和155342元,相对差距在1.8倍以上;此外,人力资源主管的内外资薪酬差距在2倍以上,可以看到,内资企业对于基层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定位很低。内外资企业对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人才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短期内难以缓和,所以这类人才的薪酬福利水平将持续增长。
三、金融行业人力资源领跑
根据众达朴信薪酬调研数据显示,行业人力资源总监年度总现金金融行业独占鳌头,薪酬竞争优势明显。金融业是知识和智力密集型产业,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加速,人力资源已逐渐超过物质资源而成为现代金融业的核心资源;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风险大、专业性强,投资回报期长和工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对人力资源工作要求很高,以金融行业人力资源平均年度总现金收入为基数,房地产的薪酬系数为0.72;互联网和软件开发行业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从业者有年轻、知识层次高、“个性鲜明”的特点,流动率居高不下。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是以互联网和软件开发为代表的高科技行业稀缺人才,薪酬系数分别是0.74和0.71,
工程设计和建筑设计行业具有多项目人员配置和行业设计师人员流动率大的特点,人才严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地位迅速上升,薪酬系数分别为0.7和0.69。新能源行业是中国未来发展的重点行业,行业人才布局展开,人力资源从业者走俏,薪酬系数为0.66;近年来,医药行业整合并购加速,并购后的企业人力资源整合成为重要课题,人力资源从业者薪酬系数为0.64;酒店行业和零售百货行业,基层人员用工荒严重,考验着人力资源管理者的业务能力,薪酬系数为分别为0.61和0.56。
物流行业有着区域分散、多层次化管理的特点,近年行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薪酬水平涨幅较高,与高薪酬行业差距缩小,薪酬系数为0.59;此外,快消、汽配、服装纺织的薪酬系数分别为0.58、0.55、0.53和0.52。
四、 企业规模决定人力资源年薪收入
从企业规模的角度来分析,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源总监的薪酬水平也在增加,一方面是由于人员规模大,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增加,无论是招聘,还是薪酬绩效管理,对专业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要求都很高,另一方面拥有大型公司管理经验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严重不足,也是企业管理者挖角的重点对象。
调研数据显示,1000人以上的人力资源总监年度总现金中位值为387423元,75分位值年薪超过了60万;500-1000人规模企业,人力资源总监的中位值为255638元,在职能部门比较中也处于前列,与研发和销售部门的薪酬差距在缩小。200-500人与200人以下规模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年薪中位值分别为185634元和156782元,薪酬差距不明显。
五、上海地区人力资源薪酬水平具有竞争性
地区经济发展地位与薪酬水平呈线性关系,一线城市依然排名前四位。 以北京地区人力资源经理薪酬水平为基数,上海、深圳和广州的薪酬系数分别为1.18、0.95和0.92。华东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较为先进,地区城市薪酬水平引领二线城市。以杭州、苏州和南京为例,薪酬系数分别为0.87、0.78和0.75;天津在华北地区薪酬水平处于前列,仅次于北京,薪酬系数为0.85,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往往从北京“挖角”;华中地区的武汉和郑州,薪酬系数分别为0.65和0.55。与华东和华北地区人力资源从业者薪酬差距明显;成都地区人力资源薪酬涨幅位于前列,薪酬系数为0.62,部分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薪酬水平高于华中地区。东北地区薪酬水平较低,以沈阳和大连为例,人力资源从业者薪酬系数分别为0.48和0.6。
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人力资源从业者们也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积累管理经验。未来人力资源部门在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必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人力资源从业者要适当的向公司经营者要权,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职责。众达朴信人力资源顾问雷永表示,人力资源从业者要提高在企业内部的话语权,提高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专业能力,帮助企业战略落地,用人力资源数据说话,提高人力资源的决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