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无纸化考试(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3-11-10 08:45:03 浏览量:

2023秋期国开河南电大本科《国学经典选读》
(作业练习1至3+我要考试) 试题及答案 说明:资料整理于2023年11月,适用于2023年秋期国开河南电大学员网上无纸化考试。

作业练习1 试题及答案 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孙子,名武。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庄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道家的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人与人交往时,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人们往往对他避而远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论语》是道家经典。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在庄子看来,知识是无边无际的,而人的精力有限。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惠子认为自己是“生而知之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9.孔子说君子三畏,对我们的启示是:人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子畏于匡”的故事,解释正确的是( )。

A.这个故事表现了孔子那种“天命在我”的自信。

B.孔子当时地位身份很高,所以匡人奈何不了他。

C.孔子因为有很多弟子保护,所以不怕匡人。

D.孔子之所以不怕匡人,是因为他相信自己身负天命。

[答案]AD 11.请问以下诗句中写岳阳楼所见之景的是( )? A.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B.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D.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答案]CD 12.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指( )。

A.子 B.经 C.集 D.史 [答案]ABCD 13.对人本身的尊重是孔子思想的着眼点。通过孔子及其弟子的实践,使( )成为后代士人的共同认知。

A.关注现实 B.注重修养 C.参与社会 D.积极进取 [答案]ABCD 14.“初唐四杰”包括(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答案]ABCD 15.下列关于“中庸”的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其实是恰到好处的意思 B.事物是一个整体,任何事物都有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浑然一体 C.中庸是最普遍的法则 D.中庸是一种认识事物的方法 [答案]ABCD 16.实现“仁”的途径都有哪些(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矣 C.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D.爱一切人 [答案]ABC 17.老子认为:( ),是谓玄德。

A.养而不覆 B.为而不恃 C.生而不有 D.长而不宰 [答案]BCD 18.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

A.《三国志》
B.《汉书》
C.《新唐书》
D.《春秋》
[答案]ABC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 ),( )。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周代,“国学”一词,指的是( )? A.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B.中国的学问 C.中国的典籍 D.中原地区的学问 [答案]A 21.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对这句话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这句话讲了从政的原则是,不妄为,即不要人为地给百姓带来太多麻烦 B.“以不害为利”意思是以不祸害民众作为为民谋福利的大事 C.这句话告诉从政者要“行所无事”,就是说当官不要做任何事 D.“以不取为予”意思是以不榨取民财作为给予民众的根本 [答案]C 22.“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不恰当的是:( )。

A.此句中的“动”,指“道”的循环运动方式。

B.此句中的“反”:即复,相反相成,对立转化。

C.此句意思是“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

D.此句是指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

[答案]D 23.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 )。

A.小李喜欢炒股,股市波动经常影响他的情绪。

B.小陈爱吃蔬菜瓜果,尤其喜欢买新鲜的反季节蔬果。

C.丽丽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经常泡吧、聚会到半夜。

D.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 [答案]D 2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酒 B.苏州 C.房屋 D.庄稼 [答案]A 25.请问下列哪两句诗不是描写雪景的( )?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A 26.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

A.上必无为而用天下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无为而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答案]D 27.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 )。

A.犬马 B.腹心 C.手足 D.父母 [答案]B 28.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 )。

A.恭、宽、信、敏、慧 B.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C.金、木、水、火、土 D.仁、义、礼、智、信 [答案]A 29.《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答案]B 30.“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出自( )? A.《论语》
B.《周礼》
C.《仪礼》
D.《道德经》
[答案]B 31.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矣。”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 )。

A.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B.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答案]B 32.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 )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

A.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B 33.《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D.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答案]D 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 )。

A.《论语》
B.《四书集注》
C.《孟子》
D.《学记》
[答案]A 35.以下不符合君子的行为的是:( )。

A.同而不和 B.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C.和而不同 D.能好人,能恶人 [答案]A 36.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 )。

A.君王>国家>人民 B.国家>君王>人民 C.人民>国家>君王 D.国家>人民>君王 [答案]C 37.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A.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天下莫柔弱于水 D.水有七善 [答案]B 38.以下有关教育的言论,哪句不是孔子说的( )? A.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B.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A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A.学思结合 B.废寝忘食 C.躬身实践 D.冥思苦想 [答案]A 40.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 )。

A.滋味不绝。

B.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养生。

C.不治已病治未病。

D.喜怒有节,喜怒有度。

[答案]A 4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 )。

A.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章太炎:
国学是七科之学 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答案]B 42.“吾不试,故艺”这句话的意思是( ) A.我考试做官不成,所以从事艺术。

B.我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

C.我没有盲目尝试,因此有时间掌握很多谋生的技能。

D.我没有做过官,就掌握了“六艺”。

[答案]B 43.“君子不器”出自( )? A.《庄子》
B.《论语》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44.祸兮福之所倚。(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 A.正复为奇 B.善复为妖 C.其日固久 D.福兮祸之所伏 [答案]D 45.子曰:“( ),小人同而不和。” A.君子和而不同 B.君子同而不和 C.君子以直报怨 D.君子顺乎天道 [答案]A 46.“中庸”中的“中”是( )?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47.一阴一阳之谓( )。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4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华山风景区。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9.“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所以事长也;
慈者,所以使众也。”以下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慈者,所以使众也: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B.孝者,所以事君也: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C.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

D.这句话是把家庭道德与治国行动相联系。

[答案]C 50.什么是“仁”( )? A.爱人 B.宽厚 C.踏实 D.不伤害他人 [答案]A 作业练习2 试题及答案 1.孔子强调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司马光的《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君主(或管理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黄帝内经》中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是说治病养生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老子认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节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7.南宋时,王阳明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8.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王维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中秋节日而发。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11.下列关于“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做学问是加法 B.修道是减法 C.做学问是减法 D.修道是加法 [答案]AB 12.“七科之学”包括( )? A.理 B.工 C.农 D.医 [答案]ABCD 13.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意在( )? A.打破教育对象的类别和限制 B.强调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C.多收学徒 D.普及义务教育 [答案]AB 14.何为“知天命”( )? A.领悟到自己负有使命 B.要设法完成使命 C.天命难测,要去探索 D.命数已定,无需奋斗 [答案]AB 15.“益者三友“是指( )? A.友直 B.友善柔 C.友多闻 D.友谅 [答案]ACD 16.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指( )。

A.子 B.经 C.集 D.史 [答案]ABCD 17.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18.“初唐四杰”包括(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答案]ABCD 19.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中庸就是少做少错,多做多错。

B.中庸告诉我们凡事有利必有弊。

C.中庸告诉我们,要看到事物是一个整体。

D.中庸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思维方式。

[答案]BCD 20.“弄璋之喜”意为( )? A.生了儿子 B.生了女儿 C.娶了媳妇 D.得了宝物 [答案]A 21.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为”思想提醒我们顺应自然 B.“无为”可以理解为恰当的不作为 C.“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 D.“无为”意在告诉我们不要妄为 [答案]C 22.“君子不器”出自( )? A.《庄子》
B.《论语》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2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

A.玄德 B.大德 C.自然 D.天道 [答案]A 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孔子认为“匿怨而友其人”是可耻的。

B.儒家在做人上既有坚守,又有随实际情况而变通流转的处世智慧 C.孔子认为应当“以德报怨” D.孔子认为骄傲且不知反省的人是不可取的 [答案]C 25.“中庸”中的“中”是( )?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26.请问下列哪两句诗不是描写雪景的( )?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A 27.周代,“国学”一词,指的是( )? A.国家所办的“贵族子弟学校” B.中国的学问 C.中国的典籍 D.中原地区的学问 [答案]A 2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里的“屠苏”指的是( )? A.酒 B.苏州 C.房屋 D.庄稼 [答案]A 29.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 )。

A.①仁②德 B.①礼②义 C.①仁②义 D.①礼②信 [答案]C 30.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 )。

A.滋味不绝。

B.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养生。

C.不治已病治未病。

D.喜怒有节,喜怒有度。

[答案]A 31.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B.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C.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D.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答案]B 32.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A.道法中庸 B.道法德 C.道法人 D.道法自然 [答案]D 33.以下不符合君子的行为的是:( )。

A.同而不和 B.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C.和而不同 D.能好人,能恶人 [答案]A 34.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

A.仁 B.教 C.德 D.礼 [答案]B 35.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仁者就是老好人。

B.孔子认为,仁者对好人坏人都以德相待。

C.孔子认为,有时候厌恶别人的人称不上仁者。

D.孔子认为,仁者是有原则的。

[答案]D 36.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A.上善若水 B.不怨天,不尤人 C.天下为公 D.人神合一 [答案]B 37.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 )。

A.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章太炎:
国学是七科之学 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答案]B 38.孟子认为,孔子能够审时度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使自己与外在的环境相统一,所以称孔子为圣之( )者。

A.儒 B.时 C.德 D.贤 [答案]B 39.关于“国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国学也可以说是民族国家之学 B.国学仅包括儒家文化。

C.“国学”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D.“国学”最早的意思是周代设在王城的国家教育机构。

[答案]B 40.“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出自( )? A.《论语》
B.《周礼》
C.《仪礼》
D.《道德经》
[答案]B 41.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A.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天下莫柔弱于水 D.水有七善 [答案]B 42.“未病”就是病的( )阶段? A.初级 B.中级 C.晚期 D.最后 [答案]A 43.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鬼神应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 B.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C.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D.儒家重视现实生活,主张不敬鬼神 [答案]D 44.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5.“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君子很虚伪,善变。

B.君子的态度一天三变。

C.人生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变故,不断历练,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D.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答案]D 46.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敝。对这句话的解释错误的是:( )。

A.这句话讲了从政的原则是,不妄为,即不要人为地给百姓带来太多麻烦 B.“以不害为利”意思是以不祸害民众作为为民谋福利的大事 C.这句话告诉从政者要“行所无事”,就是说当官不要做任何事 D.“以不取为予”意思是以不榨取民财作为给予民众的根本 [答案]C 47.张之洞认为国学应该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48.有位国学大师把中国的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他是( )。

A.刘师培 B.邓实 C.章太炎 D.季羡林 [答案]C 49.( )提出,君子要“知天命”,并说“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A.孟子 B.老子 C.商鞅 D.孔子 [答案]D 5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A.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B.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C.中庸之为德也。

D.一阴一阳之谓道。

[答案]B 作业练习3 试题及答案 1.人们要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进行人身体的生、长、收、藏,与天地合一,与万物和谐。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2.“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牡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3.仁的核心是爱人。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4.“人皆可以为尧舜。”这句话的意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每个人都可以做君主(或管理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绝不能谋求本职之外的任何事情。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6.王维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因中秋节日而发。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南宋时,王阳明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8.“本末”是讲做事首先要明白万物的本末始终,也就是了解事物的外部规律。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9.“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描写的秋季。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10.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 )。

A.传不习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C.为人谋而不忠乎? 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ABC 11.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以下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诲人不倦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答案]ABCD 12.关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说法正确的有( )? A.这联名句出自一首著名的宋词 B.词写于中秋 C.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 D.此联借月亮表达了与亲人长相厮守的愿望 [答案]ABCD 13.“七科之学”包括( )? A.理 B.工 C.农 D.医 [答案]ABCD 14.古代的名士嵇康提出养生有“五难”,这“五难”指的是:( )。

A.声色不去,滋味不绝 B.神虑精散 C.名利不去,喜怒不除 D.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答案]ABC 15.“损者三友“是指( )? A.友酒肉 B.友便辟 C.友善柔 D.友便佞 [答案]BCD 16.下列典籍属于“二十五”史的有( )。

A.《三国志》
B.《汉书》
C.《新唐书》
D.《春秋》
[答案]ABC 17.大学之道,(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A.在止于至善 B.在明明德 C.在为万世开太平 D.在亲民 [答案]ABD 18.墨子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有价值的标准有( )。

A.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B.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D.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答案]ACD 19.张载曾说过:为天地立心,( ),( ),( )。

A.为往圣继绝学 B.为万世开太平 C.为百姓立命 D.为生民立命 [答案]ABD 20.关于“中庸”,以下说法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孔子认为中庸作为一种德,可以算是至极的了。

B.中庸可以理解为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

C.中庸是很难达到的完美境界。

D.人民大多能奉行中庸这种道德。

[答案]D 21.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 )。

A.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章太炎:
国学是七科之学 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答案]B 22.( )提出,君子要“知天命”,并说“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A.孟子 B.老子 C.商鞅 D.孔子 [答案]D 23.“中庸”中的“中”是( )?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24.有位国学大师把中国的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他是( )。

A.刘师培 B.邓实 C.章太炎 D.季羡林 [答案]C 2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 )。

A.犬马 B.腹心 C.手足 D.父母 [答案]B 26.“君子不器”出自( )? A.《庄子》
B.《论语》
C.《老子》
D.《南华经》
[答案]B 27.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可谓知矣。

A.先难后获 B.智者知人 C.为生民立命 D.敬鬼神而远之 [答案]D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人所迷,其日固久。

A.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B.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C.中庸之为德也。

D.一阴一阳之谓道。

[答案]B 29.一阴一阳之谓( )。

A.德 B.道 C.自然 D.理 [答案]B 30.两千多年前的( )就意识到,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问题对百姓衣食住行、国家发展直至君主实现王道的重要作用。

A.孟子 B.孔子 C.老子 D.庄子 [答案]A 31.我国的京剧脸谱色彩含义丰富,红色一般表示忠勇侠义,白色一般表示阴险奸诈,那么黑色一般表示( )? A.忠耿正直 B.刚愎自用 C.忠厚老实 D.刚正沉稳 [答案]A 32.以下有关教育的言论,哪句不是孔子说的( )? A.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B.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A 33.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 )。

A.①仁②德 B.①礼②义 C.①仁②义 D.①礼②信 [答案]C 34.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 )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

A.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B 35.张之洞认为国学应该是(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一国所有之学也 C.大国学 D.大师也 [答案]A 36.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A 37.《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D.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答案]D 38.人与人交往时,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人们往往对他避而远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是( )的重要性。

A.学思结合 B.废寝忘食 C.躬身实践 D.冥思苦想 [答案]A 4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出自( )。

A.《论语》
B.《四书集注》
C.《孟子》
D.《学记》
[答案]A 41.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

A.上必无为而用天下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无为而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答案]D 42.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矣。”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 )。

A.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B.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答案]B 43.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 )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A.上善若水 B.不怨天,不尤人 C.天下为公 D.人神合一 [答案]B 44.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

B.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C.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
D.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答案]B 45.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 )。

A.小李喜欢炒股,股市波动经常影响他的情绪。

B.小陈爱吃蔬菜瓜果,尤其喜欢买新鲜的反季节蔬果。

C.丽丽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经常泡吧、聚会到半夜。

D.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 [答案]D 46.“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君子很虚伪,善变。

B.君子的态度一天三变。

C.人生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变故,不断历练,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D.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答案]D 47.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 )之。(董仲舒《春秋繁露》) A.生 B.化 C.养 D.成 [答案]D 48.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 )。

A.仁 B.教 C.德 D.礼 [答案]B 49.“上善若水”这一观点出自( )。

A.《论语》
B.《老子》
C.《中庸》
D.《孟子》
[答案]B 50.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 )。

A.滋味不绝。

B.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养生。

C.不治已病治未病。

D.喜怒有节,喜怒有度。

[答案]A 我要考试 试题及答案 1.四部之学(经、史、子、集)与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是相互割裂的不同观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2.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才有房屋容纳和通气的作用——这是老子说的“无”的作用。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3.庄子认为,读书一定要多读,无需选择。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庄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5.人与人交往时,对于那些自以为是,骄傲自大的人,人们往往对他避而远之。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6.“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中的花指的是牡丹。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7.“君子不器”中的“不器”是指不定型的人才,就是要成为通才,而不是专才。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8.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

A.正确 B.错误 [答案]A 9.“国学”一词,出自《礼记》,该词的原义指的是中国的学问。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10.被合称为“三通”的三部史书是( )。

A.《通典》
B.《通志》
C.《文献通考》
D.《通论》
[答案]ABC 11.下列史书属于纪传体的是( )。

A.《后汉书》
B.《梁书》
C.《晋书》
D.《南齐书》
[答案]ABCD 12.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孔子认为,君主要以道德和礼乐教化引导人民。

B.孔子认为,可以一同学习的人,也能够共同实践理想。

C.老子提倡君主应该“无为而治” D.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君子对待人民,必须先用真诚使人信服方能指挥人民劳动,否则人民就会以为是在折磨他们。

[答案]ACD 13.子夏认为,君子有三变,“三变”指的是( )。

A.望之俨然 B.子温而厉 C.即之也温 D.听其言也厉 [答案]ACD 14.孔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容易犯几种过失,分别是( )。

A.话说的太多 B.该说的话不说 C.不该说话时而说话 D.不看脸色而贸然开口 [答案]BCD 15.何为“知天命”( )? A.领悟到自己负有使命 B.要设法完成使命 C.天命难测,要去探索 D.命数已定,无需奋斗 [答案]AB 16.“初唐四杰”包括( )? A.王勃 B.杨炯 C.卢照邻 D.骆宾王 [答案]ABCD 17.入选“四书”的儒家经典有( )? A.《孟子》
B.《论语》
C.《学记》
D.《荀子》
[答案]AB 18.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以下符合孔子的教育思想的有( )。

A.诲人不倦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有教无类 [答案]ABCD 19.荀子的两个法家弟子是( )? A.韩非 B.李斯 C.嬴政 D.姬发 [答案]AB 20.“中庸”中的“中”是( )? A.恰到好处 B.中间 C.不彻底 D.不完全 [答案]A 2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此句的恰当之意是:( )。

A.学习越来越难,知识越来越多,学不过来,只能用无为而治的办法了。

B.不出大门,就能知道天下世事;
不望窗外,就能了解自然天道。出去的越远,知“道”就越少。所以圣人不必出行就能知情,不必眼见就能心明,不必作为就能成功。

C.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比一天增加;
修持大道之人,一天一天地不断剔除自我的私念。减少再减少自我的妄想与贪念,以至于达到没有人为造作的境界。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治理天下首先是不要无事生非,如果老是无事生非,就不足以治理天下。

D.这句话对我们的启发是: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才能应对日益爆炸的知识时代。

[答案]C 22.孔子认为,君主治理国家,如果想让人民有廉耻之心,达到良善淳厚的境界,则需要:( )。

A.上必无为而用天下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C.无为而治 D.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答案]D 23.《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 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

B.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

C.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

D.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

[答案]D 24.上善若水。(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A.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B.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天下莫柔弱于水 D.水有七善 [答案]B 25.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 )焉。

A.一国 B.一人 C.一家 D.天下 [答案]B 26.请问下列哪两句诗不是描写雪景的( )? A.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B.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答案]A 27.“弄璋之喜”意为( )? A.生了儿子 B.生了女儿 C.娶了媳妇 D.得了宝物 [答案]A 28.“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 )传统节日? A.中秋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七夕节 [答案]B 29.什么是“仁”( )? A.爱人 B.宽厚 C.踏实 D.不伤害他人 [答案]A 30.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

A.玄德 B.大德 C.自然 D.天道 [答案]A 31.“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所以事长也;
慈者,所以使众也。”以下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

A.慈者,所以使众也: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

B.孝者,所以事君也: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

C.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

D.这句话是把家庭道德与治国行动相联系。

[答案]C 32.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正矣。”对这句话解释不合适的是:( )。

A.这句话说明了齐家对于治国、平天下的重要作用。

B.这句话强调父亲、兄长、丈夫的绝对权威不可违抗,即使他们做错了,儿子、弟弟、妻子也不能有任何意见。

C.“父父,子子”意思是:父亲在父亲位置上尽父亲的职责,儿子在儿子的位置上尽儿子的职责。

D.“正家而天下正矣”:家庭秩序井然,天下就安定了。

[答案]B 33.( )提出,君子要“知天命”,并说“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

A.孟子 B.老子 C.商鞅 D.孔子 [答案]D 34.君王、国家、人民这三者中,有轻有重,请遵循孟子的思路,按照从重到轻排列( )。

A.君王>国家>人民 B.国家>君王>人民 C.人民>国家>君王 D.国家>人民>君王 [答案]C 35.“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出自( )? A.《论语》
B.《周礼》
C.《仪礼》
D.《道德经》
[答案]B 36.孟子认为,孔子能够审时度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做出最合适的选择,使自己与外在的环境相统一,所以称孔子为圣之( )者。

A.儒 B.时 C.德 D.贤 [答案]B 37.关于“无为”,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无为”思想提醒我们顺应自然 B.“无为”可以理解为恰当的不作为 C.“无为”意在告诉我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要作为 D.“无为”意在告诉我们不要妄为 [答案]C 3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

A.道法中庸 B.道法德 C.道法人 D.道法自然 [答案]D 39.“本末”是讲做事首先要明白万物的本末始终,也就是了解事物的外部规律。

A.正确 B.错误 [答案]B 40.以下不符合君子的行为的是:( )。

A.同而不和 B.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C.和而不同 D.能好人,能恶人 [答案]A 41.按照孔子的理念,以下哪一项( )不属于我们普通人实施“仁”的途径。

A.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B.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B 42.关于天人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儒家、道家对天人合一的解释完全一致 B.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中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 C.人与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统一体 D.儒家与道家均以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 [答案]A 43.以下几位名人与各自对“国学”的描述,搭配错误的是( )。

A.季羡林:国学应该是“大国学” B.章太炎:
国学是七科之学 C.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邓实:一国所有之学 [答案]B 44.“君子有三变”,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君子很虚伪,善变。

B.君子的态度一天三变。

C.人生需要经历很多次的变故,不断历练,才能成为道德高尚的君子。

D.与君子相处,会发现他有很多不同的样貌。

[答案]D 45.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 )。

A.滋味不绝。

B.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养生。

C.不治已病治未病。

D.喜怒有节,喜怒有度。

[答案]A 4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 )。A.恭、宽、信、敏、慧 B.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 C.金、木、水、火、土 D.仁、义、礼、智、信 [答案]A 47.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 )。

A.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 B.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固定了形状,要么方要么圆,应该懂得变通。” C.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 D.孔子说:“君子往往不被器重。” [答案]C 4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A.孟子 B.蔡元培 C.朱熹 D.孔子 [答案]D 49.《三十六计》是体现我国古代卓越军事思想的一部兵书,下列不属于《三十六计》的是( )? A.浑水摸鱼 B.反戈一击 C.笑里藏刀 D.反客为主 [答案]B 50.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鬼神应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 B.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 C.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D.儒家重视现实生活,主张不敬鬼神 [答案]D

推荐访问:我要 考试 无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