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市委副书记在全市落实“双碳”战略壮大绿色经济大会上讲话(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市委副书记在全市落实“双碳”战略壮大绿色经济大会上讲话
同志们: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持续深化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坚决落实“双碳”战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壮大绿色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以“双碳”目标引领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一)胸怀“国之大者”,把牢正确方向。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统领,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保护,聚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清洁能源应用产业,推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空间格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
(二)把握总体要求,明晰方法路径。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动绿色低碳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集聚发展,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南京都市圈建设,协同培育产业链群,形成集中布局、集群成链、集约高效的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格局;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强化规划引领,优化政策供给,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三)锚定目标任务,推动落地见效。着力打造在全省大局中有影响力、对**发展有支撑力的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努力成为全省绿色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到2025年,全市产业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能级持续提升,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初步形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5年,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主要行业和产品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朝着实现碳中和目标稳步迈进。
二、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一)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生产体系。一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按照“一体两翼三带多片区”发展布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稳步推进官塘创新社区、大禹山数字文创区等战略载体规划建设,使重点片区成为承接长三角一体化等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成为市域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节点,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推进开发园区整合提升,落实“亩均论英雄”和企业碳排放绩效评价,项目招引更加注重“含绿量”“含新量”,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加快推动丹徒经济开发区、索普化工基地转型发展,促进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横向耦合、纵向延伸、循环链接,打造近零碳排放园区、碳中和企业试点示范。二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聚力治理高碳低效行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快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十四五”末市级以上绿色工厂突破100家;
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深入实施“智改数转”行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聚力发展低碳新兴产业,瞄准“四群八链”主导产业方向,推动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产业链群优势重塑、价值跃升,用三年时间培育4个千亿级绿色产业集群,力促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56%,实现全市产业结构根本性扭转。三是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强化品牌质量建设,实行绿色产品领跑者计划,鼓励企业开展绿色设计、绿色改造、绿色采购,支持企业扩大绿色产品供给,增加价值链中高端产品比重,持续降低单位效益碳排放水平。
(二)加快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一是推动能源供给清洁低碳。严控新增煤电装机容量,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降耗减排,推动煤炭等化石能源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支持发展绿电产业,大力推进全市域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废弃矿山及渔光互补等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探索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方式,提高光伏装机规模,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产业,力争“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装机总量实现倍增。二是促进能源消费集约高效。严格落实节能审查制度,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企业有序实施节能改造升级,确保“十四五”末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较2020年末降低17%;
建立节能管理、监察、服务“三位一体”管理体系,推进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三是构建多元协同储能体系。科学布局抽水蓄能,扎实推进句容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启动**湖、**山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打造**抽水蓄能项目示范基地,力争“十四五”末全市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突破400万千瓦。加快电化学储能研发应用,探索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开展氢储能等示范应用。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发展,丰富储能融合发展新场景。
(三)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体系。一是加大绿色技术攻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攻关行动,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强清洁能源、储能等领域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生态碳汇等关键技术。二是建强绿色创新载体。融入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一体化,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领域产学研合作,高水平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三是促进绿色技术应用。加快中国技术交易所(**)绿色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完善全链条技术市场服务体系,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和示范应用;
支持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建立绿色技术创新项目孵化器、创新创业基地,让更多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转”出新动能。
三、营造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深化市场改革。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等交易机制,大力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拓宽绿色项目融资渠道,深入实施资本市场“扬帆计划”,支持优质绿色产业企业上市和再融资。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和利益共享机制改革,创新“政府参股、联合开发、互利共赢”模式,提高能源资源开发就地就近转化利用水平。
(二)扩大开放合作。抓住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加强长三角区域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对接交流,深入开展标准、技术、人才、项目等方面合作。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强化国际绿色低碳技术、装备、服务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交流与合作,加强资金、技术与市场连通。继续举办好国际低碳(**)大会暨碳达峰碳中和金山峰会,以高水平会展带动绿色低碳产业集聚发展。
(三)健全推进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将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纳入高质量考核,明确年度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和各方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和考核激励。加大绿色发展理念宣传力度,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健全法治保障,强化节能监察,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将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干部队伍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