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6篇),供大家参考。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精选6篇)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1
中国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中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动力。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并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美德的主要特性
中国传统美德是指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具有巨大影响力、为后人继承与弘扬的优秀道德遗产。中国传统美德具有丰富的内涵,如:国而忘家的爱国情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胸襟、贵和持中的和谐理念、勤劳勇敢的勤勉品格、崇尚气节的坚贞情操、仁义诚信的处世原则、知耻守礼的道德风尚、子孝父慈的家庭伦理、修身养性的善德追求,等等。中国传统美德虽经时代变迁却长存久远,关键就在于中国传统美德所具有的特性上,其主要表现为:
1.强调个人修养,追求完美的道德品行。中国传统美德强调个人道德修养,认为道德是区别人与禽兽的显著标志。而为人的道德标准则是儒家所推崇的仁、义、礼、智、信等规范。正如孟子所说:“圣人,人伦之至也。”人要成为象“圣人”那样的人,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觉悟,使言行符合为人的道德标准,从而达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道德境界。
2.强调整体利益,以责任担当和奉献为荣。中国传统美德不是讲求自我的,而是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利他性,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在个人方面要帮助他人,“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在群体方面要相互关心,“有福同享,有祸同当”;在国与民方面要以民为重,“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义利方面要舍身取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3.强调人伦泛化,以道德教化育人服人。中国传统美德将家庭美德扩大到社会和国家治理层面,将日常人伦普遍化、社会化和政治化。加强个人道德修养为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爱惜自己的家人同时要推及他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国家在谋求百姓温饱的同时还要进行教育,“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君主治理国家要行王道以德治国,“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4.强调天人合一,讲求人际间、人与自然和谐。中国传统美德强调道法自然,推己及人,以和睦、合作、和平、和谐做为价值追求。从个人来说要“顺其自然”,让人恰当表达欲望和情感,求得心理平和;从人与人之间来说要互相隐忍、调和不同以达到和谐,“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从人与自然来说要爱惜自然,求得“天人合一”。
二、中国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旺盛生命力
道德具有共同性和继承性,中国传统美德以其优良特性赢得存在的必然,并对当今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1.传统美德注重道德修养特性可与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要求相融合。我国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按照“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要求去努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就是要求公民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使个人言行符合公民道德衡量标准。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注重道德修养的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公民道德建设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2.传统美德强调担当奉献特性可与集体主义的实行相融合。集体主义道德要求是由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要求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提倡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树立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观。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强调担当奉献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集体主义的实行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3.传统美德重视人伦教化特性可与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融合。以德治国是治理国家的方式之一,就是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公民普遍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这一方面中国传统美德重视人伦教化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以德治国方略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4.传统美德追求和睦和谐特性可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相融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五大建设之一,就是通过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各阶层、群体、组织的创造活力,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促进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这一方面传统美德追求和睦和谐特性与此是相通的,因而其论述和做法对现今和谐社会构建就具有直接的借鉴性。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2
道德信念是道德品行培育的核心,它既是道德行为的强大内驱力,也是提升个体道德境界的原动力。社会主义道德信念,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建立在对社会主义道德理想和信念的深刻理解基础之上,体现了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排在了第一位。“三严三实”也以“严以修身”居首位,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领导干部具有良好的党性修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境界,才能影响和感召人民群众为共同的事业努力奋斗。如何坚定理想的“主心骨”、稳固信念的“压舱石”?如何坚守住党性立场、校准价值坐标?关键要做到“三修”——信仰之修、道德之修、境界之修。
信仰,是头顶的星空。有信仰的人,不需要外力的簇拥,便能向着内心的航向前行,如焦裕禄、吴天祥、杨善洲等,心中装满了党员宗旨、发展大局与社会公义,已达到“忘我”之境。“民之难即党之忧,党的干部就是要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这是吴天祥的经典座右铭,体现的正是他“一心为民”的不变信仰。
每个党员干部都要强化理论学习,常补精神之“钙”,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的学习,加强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筑牢对党忠诚的思想根基,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使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百行德为首,德为官之魂。”坚守从政道德既是“三严三实”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操,养成道德习惯,强化品德操守。
提升道德修养,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道德养分,寻求做人、做事、从政的哲理。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恪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带头树家风、立家规、重家教,在弘扬社会正气上做好表率。要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做起,台上台下、人前人后都要崇德、尚德、修德,经受苦与乐、荣与辱、公与私、权与法等各方面考验,提升精神境界、强化品德操守。
境界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境界不足者,难以穿越欲望的死海,常为私利所累,在攀比计较中难免心浮气躁或心理失衡,极易堕入诱惑的泥潭而不能自拔,以致私驱公权而成瘾癖,最终身败名裂、失节毁誉。为政之道,贵在担当,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时刻存公心谋公事,才能有助大局、堪当大任。
提升思想境界,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照镜子、时常正衣冠,做到勤修、真炼,弥补思想认识上的不足,清除行动作为上的弊病。要对自身严格要求,自觉接受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严格约束,时刻绷紧慎始慎微慎独这根弦,始终保持清风正气,做到不越雷池、不失本色。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过程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认真做好表率,用严以修身的实际行动营造全市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3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道德建设如同经济建设,无论是道德规范的遵守,还是道德水平的提高,同样取决于思想解放的力度和境界提升的程度。
没有道德理念的支撑,就没有轰轰烈烈的发展;没有思想境界的提升,就难以取得令人震惊的成就。
汶川的颤抖,没能撼动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刚毅;玉树的摇动,没能动摇汉藏人民的齐心与合力;舟曲的激流,没有冲垮我们的意志与希望……这一切,始于每个人心中的道德积淀———坚守爱祖国、爱人民,集体主义至上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
北京奥运会的无与伦比,圆国人百年奥运梦想;国际金融危机下的第十一届全运会,展现中华儿女笑看世界风云变化的从容;上海世博会,成就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这一切,基于每个人心中对道德的向往——— 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努力创造美好明天的行动;
我们也在“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的热闹和愚蠢中,记忆了正义;在“打酱油”、“妈妈喊你回家吃饭”的麻木和好笑中,记忆了责任和良知;
我们更在“泉城义工”身上体会到了无私奉献,在“阳光大姐”身上品味到永不言退,在冯思广、张德山身上,看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铮铮誓言……
实践证明,只有在社会主义国家,道德建设的成果才能得以最大化发挥,不仅能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更能成为我们充分享受改革发展巨大成果的坚强保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必须持续不断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筑牢全市上下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不懈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特别是融入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之中,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同时,大力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优良的道德品质,是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安身立命之本。必须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以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努力改造主观世界,使自己的党性修养和道德境界不断有新的提高。要自觉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想道德和品行修养,努力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4
道德规范是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判断人们行为善与恶的价值标准。遵守道德规范,社会生活才会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当前,干部坚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三个践行: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道德境界,既是指感性个体的人在其主观努力下所可能达成的德性状态,也指感性个体在自己所付出的主观努力和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条件相结合的情况下,所实际达成的德性状态。它既注重道德体验的实际发生,也承认道德体验的可能发生。一个人,无论他取得了道德意识、道德智慧与道德行为方式的综合性显示,还是只产生了一定的道德成就感,或只有实际的道德行为而无意义的觉解,都是一种道德境界,即标志他达到了自己独特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层级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这即是说,道德境界承认个体人的具体生活阅历的道德体验价值。不同的个体人,由于其当时当地所处的生活环境、交往情境和自然之境不同,在各自独特的生活和交往中,在道德的践行与体验过程中,每一个体验者的道德境界便呈现出总体不同的质量规格、水平状态和风格面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总体永远是具体的、不断形成中的,它必定沉落到个体中,显现为个体的不断形成,从而在这种个体形成中同时使自身臻于完成、圆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在承认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前提下,道德境界有方向和侧重点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在不同的个体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道德境界,而且其道德境界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做事的境界,有认知的境界,有情感的境界,也有审美的境界。从认知境界方向说:有山是山,水是水;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有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是水又不是水。从行为境界方向说:有不害他,有利己利他,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一家是一家,有一国是一家,还有天下是一家。冯友兰先生说,对同一个人来说,他有什么样的“觉解”,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在实践着力点上,传统的约束性道德教育强调导引者预先设定的道德教育任务或目标的达成,强调导引者做了什么,其道德教育的“任务”完成得如何;而道德体验教育则强调体验者生成的新的德性和道德境界的实际变化,强调作为德性生成和道德境界变化之主体的体验者做了什么,体验到什么,生成的德性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的实际状况如何。与以体验者所接受和理解的道德规范知识之多少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传统约束性道德教育相比,道德体验教育似乎没有预先设定的固定的统一目标,而是在体验者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导引者与体验者、体验者与体验者之间相互诉说生活阅历及内心感悟,相互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生成新的德性,达成新的道德境界。鲁洁教授指出:“道德、道德规范是生成的,它不是神、圣喻等等不可逾越的先定假设”。即使是对人类代代相传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继承,也“并非是原封不动的,在人的每一具体活动中,它们都在人对人的理解中不断地再生成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它们不是不可改变,不可逾越的,随着人自身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变化,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会是自然发生,而是人──道德主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人对人的理解,所达成的新的共识,对原有规范的新的超越”。伦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道德”的原始发生并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关系世界当中,在自然之境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当中,在心灵的领悟之中,交互生成出来的。在这里,道德规范知识只做为生成新道德的历史遗产性线索、引子、媒介或素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律令。而体验者自身及其与所处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总体特征,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此,道德体验的境界就要做出几个重要的超越:一是超越“群”的“共性”;二是超越既定道德规范或律则的规定性;三是超越简单的善恶划界;四是超越终极意义追求;五是超越现有的“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标准,而进入另一种“真实世界”、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不再是单纯外在的客观,而包含了内在的、主观的真实,即心灵的真实感受。这个真实是属于个人的,属于自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真实,更接近我们每一个人,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牟宗三区分了两种真理:一种叫做“外延的真理”,一种叫做“内容的真理”。他说:“如我相信上帝存在,这个上帝对于我就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对于我就是一个内在的真,一个自我的真。这个真实性不具有外在的普遍性,但它对于当事人,对当下作来决定的自我是真实的。”事实上,从自己的感受说,只有自己的心灵才是真实的,而且是唯一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说“吾心即宇宙”。梁启超发挥此义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欲言物境之果为何也,将谁氏之从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忧者见之谓之忧,乐者见之谓之乐,吾之所见者,即吾之所受之境之真实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实”,而是心灵意义上的“实”,是主观感知、主体解释意义上的境。它是以主观心灵以自己的方式的建造,如同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种“境”的主观性、解释性的特征是理解道德境界的内在性、个体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重要基础。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5
道德规范是社会对其成员提出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判断人们行为善与恶的价值标准。遵守道德规范,社会生活才会有序,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有机体才能正常运转。当前,干部坚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必须做到三个践行: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道德境界,既是指感性个体的人在其主观努力下所可能达成的德性状态,也指感性个体在自己所付出的主观努力和所面对的现实环境条件相结合的情况下,所实际达成的德性状态。它既注重道德体验的实际发生,也承认道德体验的可能发生。一个人,无论他取得了道德意识、道德智慧与道德行为方式的综合性显示,还是只产生了一定的道德成就感,或只有实际的道德行为而无意义的觉解,都是一种道德境界,即标志他达到了自己独特的道德境界。道德境界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层级性和动态性等特征。这即是说,道德境界承认个体人的具体生活阅历的道德体验价值。不同的个体人,由于其当时当地所处的生活环境、交往情境和自然之境不同,在各自独特的生活和交往中,在道德的践行与体验过程中,每一个体验者的道德境界便呈现出总体不同的质量规格、水平状态和风格面貌。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总体永远是具体的、不断形成中的,它必定沉落到个体中,显现为个体的不断形成,从而在这种个体形成中同时使自身臻于完成、圆满。马克思和恩格斯还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在承认多样性、多层次性和动态性的前提下,道德境界有方向和侧重点的不同。在实际生活中,在不同的个体人身上,存在着不同的道德境界,而且其道德境界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有做事的境界,有认知的境界,有情感的境界,也有审美的境界。从认知境界方向说:有山是山,水是水;有山不是山,水不是水;有山既是山又不是山,水是水又不是水。从行为境界方向说:有不害他,有利己利他,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有一家是一家,有一国是一家,还有天下是一家。冯友兰先生说,对同一个人来说,他有什么样的“觉解”,就有什么样的境界。
在实践着力点上,传统的约束性道德教育强调导引者预先设定的道德教育任务或目标的达成,强调导引者做了什么,其道德教育的“任务”完成得如何;而道德体验教育则强调体验者生成的新的德性和道德境界的实际变化,强调作为德性生成和道德境界变化之主体的体验者做了什么,体验到什么,生成的德性和所达到的道德境界的实际状况如何。与以体验者所接受和理解的道德规范知识之多少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传统约束性道德教育相比,道德体验教育似乎没有预先设定的固定的统一目标,而是在体验者生活阅历的基础上,导引者与体验者、体验者与体验者之间相互诉说生活阅历及内心感悟,相互诱发和唤醒道德体验,生成新的德性,达成新的道德境界。鲁洁教授指出:“道德、道德规范是生成的,它不是神、圣喻等等不可逾越的先定假设”。即使是对人类代代相传的道德观念和规范的继承,也“并非是原封不动的,在人的每一具体活动中,它们都在人对人的理解中不断地再生成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它们不是不可改变,不可逾越的,随着人自身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变化,它们也在发生着变化,这种变化不会是自然发生,而是人──道德主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通过人对人的理解,所达成的新的共识,对原有规范的新的超越”。伦理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现,人类的“道德”的原始发生并不是外部灌输的结果,而是在现实生活的关系世界当中,在自然之境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在相互的磨合当中,在心灵的领悟之中,交互生成出来的。在这里,道德规范知识只做为生成新道德的历史遗产性线索、引子、媒介或素材,并不是不可逾越的律令。而体验者自身及其与所处周围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总体特征,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如此,道德体验的境界就要做出几个重要的超越:一是超越“群”的“共性”;二是超越既定道德规范或律则的规定性;三是超越简单的善恶划界;四是超越终极意义追求;五是超越现有的“存在”、“客观性”、“真实性”标准,而进入另一种“真实世界”、另一种“存在”,这种存在不再是单纯外在的客观,而包含了内在的、主观的真实,即心灵的真实感受。这个真实是属于个人的,属于自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真实,更接近我们每一个人,它实际上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牟宗三区分了两种真理:一种叫做“外延的真理”,一种叫做“内容的真理”。他说:“如我相信上帝存在,这个上帝对于我就是一种存在,这种存在对于我就是一个内在的真,一个自我的真。这个真实性不具有外在的普遍性,但它对于当事人,对当下作来决定的自我是真实的。”事实上,从自己的感受说,只有自己的心灵才是真实的,而且是唯一的真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灵就是整个世界,可以说“吾心即宇宙”。梁启超发挥此义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欲言物境之果为何也,将谁氏之从乎?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忧者见之谓之忧,乐者见之谓之乐,吾之所见者,即吾之所受之境之真实相也。故曰:惟心所造之境为真实。”境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实”,而是心灵意义上的“实”,是主观感知、主体解释意义上的境。它是以主观心灵以自己的方式的建造,如同人们常说的,一千个人读《红楼梦》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这种“境”的主观性、解释性的特征是理解道德境界的内在性、个体差异性、多样性和多层次性的重要基础。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篇4
干部的道德品行彰显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加强干部的道德品行教育,关键是要引导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把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作为干部道德品行教育的着力点。
干部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状况关系党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关系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共产党人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纯洁高尚的道德情操,源自严以修身。
修身即修德。做事先做人,做人重修身,修身德为本。德者,就个人而言,是一个人的品行,品质,俗称德性;就社会而言,就是道德,即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做事先做人。是因为事是人做的,故曰人事;而成人需要修身养性,以德为本、以德为先。德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一是德作为一种超越性的追求,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大哲学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康德认为,人的本性就在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有没有这种精神和追求,是人之为人而区别于动物之所在。也就是说,人与动物之不同,就在于人有理想、有道德、有精神追求。道德追求的是一种超出自身狭隘利益的关注他人、关注人类整体和长远利益的理想信念。虽然我们并不一定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我们一定要努力朝这个方向去做,要不断地向上向善,由此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二是德作为一种自律性行为规范,是人类社会和睦相处、有序生活必不可少的一种自觉性。摆脱动物界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以同情心为基础,悲天悯人、关爱弱者,是社会文明的基本规则。健康有序的社会生活,除了法律规范的硬约束之外,同样也离不开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所以,自古至今,我们都把修身养性,作为立身处世之基础、安身立命之根本。
做人先修德。正心诚意,修齐治平,是儒家培养君子人格、建功立业优良传统,是中华文明一以贯之的基本要求。但新形势下在继承这一优秀传统的同时,我们共产党人今天的严以修身,有着崭新的丰富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高尚的道德追求,正如明确界定的:“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具体而言,有以下7个方面的重要内容:一是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二是深入学习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了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定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三是深入开展国情世情教育,学会在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道路的比较中鉴别优劣、看清趋势,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感情认同,增强“三个自信”。四是进行政治品质教育,做到对党和人民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对上对下讲真话,面对大是大非能够挺身而出,面对歪风邪气敢于进行斗争。五是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人们追求高尚情操,维护公平正义,忠实履行职责,坚守道德底线,远离低级趣味。六是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德,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性,增强文化自觉自信,防止成为西方道德价值的“应声虫”。七是按照《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有关规定要求,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铺张浪费、奢华攀比。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引领者。遵照关于“严以修身”的要求,在“三严三实”专项教育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
认识自我是基础。“认识你自己”,是古圣先贤一以贯之的教诲。严以修身,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按照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对照党规党纪,认真查找在思想作风上存在的“不严不实”的问题,比如,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浓导致理想信念的动摇和迷失;私心作怪,政绩观扭曲,要么急功近利、盲目蛮干;要么胆小怕事、为官不为,缺乏干事创业的担当精神;境界不高、情趣低下,意志薄弱,迷恋于奢靡享乐,抵不住歪风邪气的诱惑等等。只有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找准问题、深挖根源,才能痛下决心,努力改进。
提升自我是关键。党的报告明确提出,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以修身,提升自我,就是要改造自我,践之于行。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三个自信”,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提高思想觉悟,克服私心杂念,以人民利益为重,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敢于担当,奋发有为,攻坚克难,深化改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修身律己,自我净化,追求高尚情操,脱离低级趣味,坚定意志品质,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超越自我是方向。理想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的向往和追求。我国古代的志士仁人,追求君子人格的“三不朽”,通过“立德、立功、立言”克服人生时空的局限,实现奉献社会的永恒。以实现美好的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最具有超越性追求的政党。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共产党人没有自身的特殊利益,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这种超越自身,代表人民利益、融入到人民群众之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是我们党的力量所在,也是我们党崇高的理想与高尚的道德相一致的根源。严以修身,追求超越,融个人的“小我”于人民的“大我”之中,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高尚精神追求。革命战争年代,革命烈士“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视死如归的气概是这种追求的体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雷锋同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平凡岗位上的奉献也是这种价值追求的生动显现。立足岗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像张思德那样做人,像老愚公那样奋斗。像白求恩那样工作。超越自我,奉献社会,正如毛泽东所言:“一个人能力有大小,只要有这一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党员对照标准标杆看道德境界高不高优秀发言稿 篇6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德正则身正、身正则行正、行正则名正。党员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一言一行都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主动地把修身养德作为一门必修课,唯有如此,才能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顶得住风险,凝神聚力干事业。否则,则会导致道德沦丧、人心涣散,动摇党的执政根基,破坏党的执政基础。以公道修“正气”。心不公,正气则不立,正气不立,形象则毁。党员干部修身养德必须正派做人,公道处事,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要注重自身人格魅力的修养,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以德为先、以理服人、以诚待人、以正感人。要坚持按照党性修养、党性锻炼的原则,在思想认识上、具体工作中,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当作为一面镜子,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勇于抵制不正之风,让自己的脚跟站得正,脊梁挺得直,像青松一样迎风挺立,像寒梅一样傲雪怒放,以抵住诱惑、守住清贫、管住小节。以勤学积“才气”。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党员干部必须始终把学习作为修身养德、提升素质、提高能力、干好工作的根本,坚持终身学习。既要加强理论修养,认真研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党的重要文献文件,时刻保持政治上的清醒、理论上的成熟、思想上的先进;又要拓宽知识面,博采众长,汲取有关经济、科技、金融、法律、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不断扩大知识覆盖面,改善知识结构,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还要创新学习,自觉地把思想从旧观念、条条框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常思制度是否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党的事业的发展,使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以厚德蓄“大气”。
古语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党员干部要修身养德,就要以厚德载物的精神、豁达大度的心胸,做好本职工作,服务好党员干部群众。要以宽阔的胸襟,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正确对待个人得失, 甘于“为他人作嫁衣”。要谦虚谨慎,方圆有度,诚实守信,谦和而不自负。对干部同事要以诚相待,精诚合作,以宽广的胸怀、宽容的气度,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永葆共产党人的坦荡胸怀和无私本色。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