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关于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了掌握我市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的情况,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了解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现状,分析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小区不断增多,各种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区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休闲健身项目越来越受到小区居民的喜爱,小区游泳池也应运,游泳池已成为不少小区的“标配”。入夏以来,全国各地泳池陆续开放,成为居民大众消暑“当红场所”,但公共泳池却时有状况发生,据卫生健康委调查常年开放游泳场所卫生监督检测情况通报显示,在170个常年开放游泳场所中,不合格达45个,占比近三成。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问题需进一步关注并加以解决。
二、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泳池卫生安全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自检程序形同虚设。游泳者入池前卫生安全监管程序不规范,游泳者进入泳池不需要体检卡,缺少对游泳者的消毒程序,游泳者不经冲洗可以直接入池,强制浸脚池池水达不到4小时更换一次的要求,虽然部分小区游泳池在显眼处贴有“禁止患有肝炎、心脏病、皮肤癣病(包括脚癣)、重度沙眼、急性结膜炎、中耳炎、肠道传染病、精神病患者和酗酒者进入游泳池游泳”的相关要求,但患有皮肤问题等病症的人不容易鉴别,入池全靠游泳者自觉。
(二)水质好坏不易辨别。大部分居民判断泳池水质好坏大多通过“看看水池水清不清、有没有漂浮物”“闻闻有没有异味”,缺乏科学性、专业性。目前市面彻底换水成本较高,据有关媒体报道,50米标准泳池不包括电费和人工费、消毒药品费等换水需30万元左右。因此,为降低经营成本,一般泳池往往采用补充新水的方式进行换水,或靠氯粉杀毒,导致泳池氯含量超标,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三)安全保障参差不齐。小区游泳池通常在每年夏季6月至9月开放,救生员是季节性的工种,且多为兼职现象,流动性大、性质特殊。据有关媒体报道,按照游泳场所体育设施相关国家标准,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下的人工游泳池,至少配备固定救生员2人;
水面面积在250m2以上的,按面积每增加250m2及以内,增加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
天然游泳场(海滨游泳场所除外)按每360m2配备1人的比例配备固定救生员。据国家体育总局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职业技能鉴定管理部副主任魏来介绍,截至目前,全国有18万余名持证的游泳救生员,但持证上岗人才缺口仍然明显。目前,各地游泳池救生员持证上岗数量均存在不足,且救生员公示信息或内容存在不规范,没有做到照片、姓名、职业资格证书编号等信息完全对应,更新及时性不强。
(四)外包经营鱼龙混杂。因游泳池经营成本较高,部分物业公司采取私人承包方式将小区泳池外包,降低经营风险。但因私人承包泳池趋利性质突出,影响了小区居民体验感,且容易产生经济纠纷。比如*网报道*某小区因泳池外包对外开放营业引起业主不满,业主以外来人员太多破坏小区安宁、公摊水电费等问题为由,和物业协商未果,同承包者无法达成一致,多次惊动了警方出面协调。
三、对策建议
针对泳池卫生安全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小区泳池监管,建立定期卫生检查制度和长效管理办法,对泳池卫生及水质状况制定严格标准并强制执行,同时在媒体或政府职能部门网站公布各小区游泳池检查后的指标结果。
(二)加强游泳者个人健康监管,推行建立健康申报制度,倡导游泳者进行健康承诺,每年泳池开放时,对初次进入泳池的游泳者进行个人信息登记,并严格执行每次入池前消毒程序,防止通过游泳导致传染病发生。
(三)加强对游泳池工作人员和小区物业的安全培训教育,做到员工持证上岗。同时,建立游泳池水质自测、药水添加、换水等方面台帐,并在显要位置公示卫生许可证、卫生信誉度等级标志、卫生检测报告、卫生管理制度、人员健康证、培训合格证和紧急预案等相关信息。
(四)鼓励物业公司具体负责游泳池管理工作,依托物业公司相对完善的工作制度规范小区泳池管理,并加大对私人承包泳池现状的控制力度。
推荐访问:泳池 卫生管理 调研报告 关于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调研报告 关于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区泳池安全卫生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