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2024年度统计工作要点 2024年全市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和上级统计部门的工作部署,以服务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变革型队伍为主线,以统计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深入开展“统计能力提升年”活动,扎实推进各项统计调查,持续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不断优化统计服务水平,努力推动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勇当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表率提供坚实的统计支撑。
一、围绕统计监督更有力度,突出担当作为,切实防惩统计造假。
1.压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责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计工作的指示批示和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督察工作规定》和《关于更加有效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的意见》,切实担负起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主体责任。
2.常态化落实统计督察要求。以贯彻落实好上级统计督察工作相关要求为契机,进一步查漏补缺,根据上级统计督察问题清单持续排查薄弱环节,开展清理纠正违反统计法精神文件和做法等工作,切实落实好各相关部门主体责任。加强与市纪委监委协作配合。有效自查自纠,规范统计行为,提高各专业数据质量,进一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迎接准备好省级、市级统计督察。
3.加强统计执法。保持统计执法高压态势,严厉查处统计违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出台的统计严重失信企业信用管理办法,加强典型案件、重大统计违纪违法案件通报曝光。推进“互联网+监管”行政执法平台的应用,全面应用掌上执法,加强“双随机”统计执法检查。全年组织执法检查不少于50家,巡查不少于2个市级部门(单位)或镇(街道、平台),依法依规处置检查中发现的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行为。
二、围绕统计数据更有精度,突出实事求是,切实守好统计初心。
4.加强统计培训教育。谋划依托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主体班,强化镇(街道、平台)统计分管领导和统计负责人培训,促进分管领导和统计负责人有效落实统计督察要求,掌握基本统计业务知识和统计法律法规知识,提升基层统计工作精准性有效性。精细化制定全年教育培训计划,持续推进“个性化”“小班化”培训机制,深化统计继续教育、统计业务培训和联审辅导、面对面辅导,进一步提升统计干部、村(社区)和企事业单位统计人员业务能力。
5.压实数据质量监管责任。进一步健全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和通报制度,督促各地落实属地监管责任。组织开展统计数据质量大核查和统计基础大检查,健全完善税务数据与统计数据比对机制、企业(项目)数据质量核查机制和统计基础资料检查机制,不断提升企业(项目)统计工作规范化水平。探索建立分专业的统计数据质量高风险通报预警机制,扩大对高风险地区的核查范围和频次。
6.加大统计普法教育。实施好“八五”普法规划,营造依法统计氛围。抓好领导干部、基层统计人员、企业负责人、社会公众等不同层次的统计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对“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统计法治教育,把统计法律法规纳入市委中心学习组、党校、行政学院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必修课;
针对基层统计系统工作人员,突出日常讲法和警示教育,增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的责任意识;
针对企业负责人,突出统计权益义务告知确认落实到位;
针对社会公众,突出多种媒体宣传和重要节点普法,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遵守统计法良好氛围。
三、围绕统计服务更有深度,突出深入钻研,切实打造统计品牌。
7.加强统计监测预警。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等重点内容,聚焦“三个年”活动,深入开展统计监测分析。加强对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监测分析,服务“142”产业发展壮大。建立基层网格智治四级网格,做好共同富裕指标体系监测评价。发挥重点企业监测、统计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联合职能部门分析重点行业、企业运行情况,跟踪监测主要经济指标和异常数据变化,加强经济运行分析研判,强化苗头性、趋势性、倾向性问题预警预测。
8.加强课题精品建设。进一步完善课题调研制度,突出对市委市政府关注的重点工作开展分析研究,重点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新经济统计领域等做好课题研究,充分挖掘统计数据资源,力求统计课题出精品。善始善终做好人口普查后续工作,加强资料开发,深入挖掘普查资料价值。积极鼓励各镇(街道)申报市级课题调研。
9.加强服务品牌建设。加强对“某统计”微信公众号的品牌建设,主动聚焦社会民生关注热点和统计调查工作重点,深入开展统计数据发布与解读,充分挖掘统计工作亮点,开设内容丰富多样的各类宣传栏目,提升微信公众号综合影响力。继续优化《经济动态》《主要经济指标长卡片》《统计年鉴》《数说某》,统计信息、分析和专报等统计服务产品,满足党委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需要。做好政务信息公开,打造“阳光统计”。
四、围绕统计调查更有纯度,突出务实精细,切实做优统计主业。
10.做实各项统计调查。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扎实推进农业、规上工业、能源、投资、建筑业、规上服务业、限上贸易、劳动工资、科技、居民收入、工业生产者价格、消费价格、劳动力调查、粮食监测、低收入农户监测等各项常规统计调查。做好规下工业、限下贸易等抽样统计调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住户大样本轮换。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上级部门有关部署,扎实开展社情民意调查,做好重大社会民生问题监测。做好经济普查准备工作。
11.高质量推动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主动向上对接,及时掌握GDP核算制度方法新动态、新变化。强化部门沟通和协同,夯实核算基础数据。加强进度监测,做好分析预警。
12.强化名录库维护管理工作。加强部门间沟通与协作,持续推进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建设,健全各部门间行政记录共建共享和动态更新维护机制,开展基本单位信息核实和行业划分,全面充分反映新经济新产业发展态势;
量质并举推进“小升规”、“下转上”和不达标单位退库工作,不断提高统计规上单位质量。
五、围绕统计基础更有厚度,突出迭代创新,切实推进统计智治。
13. 提升统计改革创新能力。围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和“十四五”规划实施,及时学习、掌握现代化统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新变化、新要求,配合上级部门完善现代化统计评价指标体系。以GDP核算为龙头,统计基本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为基础,各专业协同互补,加强制度方法研究。
14.提升统计数字化能力。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深度研究、对比,各专业推进“个性化”核算模块建设,提高统计数据处理能力。加快统计政府数字化转型,做好工业、投资等专业“一键”报表多跨场景应用试点及推广工作;
农业探索无人机遥感技术,“双轨并行”试点应用工作。“靶向发力”搭建党政智治门户平台,将统计部门数据集成展示到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综合应用上,打造统计部门“精彩窗口”。强化新业态调查研究。加强统计网络安全建设,确保重要时点的信息安全。
15.健全工作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考核办法,细化专业考评细则,做到工作考核有量化、业务评比有指标,促使基层统计工作有目标、有抓手。健全重点工作督察制度、业务工作检查制度、统计基层走访制度,全面推行片组检查、交叉检查等办法,促进基层统计干部和统计调查对象相互之间补短板强弱项、增优势强能力。组织实施优秀统计员、优秀调查员、优秀采价员评比工作和统计业务技能竞赛,进一步激发基层统计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16.持续推进统计能力提升。以创新统计管理,夯实基层基础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深化“统计能力提升年”行动,通过抓特色突出优势,抓载体丰富活动,抓队伍提升素质、创新探索推进基层统计队伍能力提升,进一步完善基层统计机制,提高源头数据质量,提升统计工作认可度。
17.探索基层统计队伍管理创新。开展基层统计网格化管理改革创新,以新一轮镇(街道)星级评价为契机,探索数字化改革和统计基层基础建设有机融合,通过课题调研、强化保障、丰富活动、数据监管等载体,促进基层统计网格智治,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
六、围绕统计站位更有高度,突出政治属性,切实强化党建引领。
18.加强党史学习,健全长效机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精神,引导全局党员干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引向深入。建立健全党史学习教育长效机制,赋能塑造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9.加强机关党建,建设模范机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对统计工作的领导,牢固树立“统计无小事,数数连政治”政治机关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强化“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党员领导干部带头上党课,深化理论学习制度,提振守初心、担使命的精气神,引导党员、干部勇于担当、奋发作为。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六讲六做”推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第一时间抓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强化党建引领,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精神落实到抓队伍提素质、育人才聚贤能、抓数据强服务等各项工作上,推动管党治党各项工作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新成效。加强机关支部建设,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20.加强廉政建设,打造清廉统计。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责任,抓住资金发放、物品采购等关键环节强化监督管理,不断深化统计机关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清廉统计建设,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统计工作各方面全过程,努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数据真实、服务优质的清廉统计机关。
21.加强组团服务,坚固团队堡垒。持续推进“访办建”活动,打造具有统计辨识度的“网格连心、组团服务”2.0服务模式。构建“三为”实践长效机制,以统计服务团的形式,推进分层、分类精准业务指导和服务,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完善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工作机制,健全落实统计联系点和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加强重点行业及产业链定点联系跟踪监测分析,发挥联系基层制度在快速反应、预警预测、专题研究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