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学校(幼儿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参考范文,供大家参考。
2 2022 年 学校(幼儿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 参考范文
为有效应对处置校园疫情,切实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持续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中省市区有关疫情防控文件会议精神,结合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学校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 以区委区政府、区应疫办、区教育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为指导,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全员参与、失职追责”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的工作要求,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及家长的自护意识和应对能力,确保校园安全稳定,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组织机构 为提高疫情防控的时效性、有效性,特成立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必须由校长、园长、民办学校法人担任)
组 长:****(校长)
副组长:****(书记、副校长)
成 员:各处室办、中心、年级负责人,各班主任及相关人员 职 责:
1.全面领导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制订、修订开学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 2.统一指挥、研判、处置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督促各年级、班级、师生、家长落实职责,做好防护; 3.配合区局、中心校、区疾控中心、辖区卫生院等相关部门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应急处置。
领导小组下设若干工作小组:(各工作小组组长由校级领导担任或兼任,学校所有管理人员、教职员工及家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
(一)疫情防控组 组 长:**** 成 员:****(安全管理员、全体班主任、代课教师、宿舍管理人员等)
职 责:
负责师生、员工在家及校内的健康监测,及时处置发热等特殊情况。
1.安全管理员指导、督促全校教职员工按时落实“学安 APP”每日健康打卡,发现发热等特殊情况时,立即报告校园疫情防控组组长; 2.班主任指导、督促全体家长按时落实学生每天的“学安APP”健康打卡,发现本班学生发热等特殊情况时,立即报告校园疫情防控组组长,并督促家长及时就诊,同时认真、细致做好患病学
生的跟踪管理;开学后,负责实施寄宿学生的“学安 APP”晨午晚检健康打卡; 3.开学后,班主任每天落实学生的晨检、午检,代课教师做好学生上课期间的身体健康监测,发现学生有发热等症状,立即报告疫情防控组组长,并组织其余学生原地待命; 4.宿舍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要做好寄宿学生住宿期间的健康监测,发现或接到发热等症状报告时,立即报告校园疫情防控组组长,并组织相关人员原地待命; 5.疫情防控组组长在接到发热等特殊情况报告后,要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园长);通知医疗救治组,并安排专职人员按照个人二级防护(医用防护服、医用护目镜、N95 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外科手套、一次性靴套、防护胶靴等)要求做好防护后,水银体温计复测体温,并开展流行病学史及病症询问;安排专人报告、联系、配合区应疫办、辖区医疗机构、区局防控办、家长等开展工作;联系相关人员,及时开展应急处置; 6.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健康监测组 组 长:**** 成 员:****(值班人员、班主任)
职 责:
负责师生员工进校时的健康监测,及时处置发热等特殊情况。
1.健康监测组组长在师生每次进入学校时,安排足够的排查人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在校门口有序、迅速、认真排查每名师生员工的体温,(开学报到要查体温、一码通、承诺书,核酸检测及新冠疫苗接种情况);加强门禁管理,确保师生等检途中的人身安全; 2.排查人员发现发热人员或其他与新冠相关症状时,要立即规范引导至隔离区,并上报健康监测组组长; 3.健康监测组组长及时通知病例隔离组安排专人,按照个人二级防护(防护服、护目镜、口罩、手套、防护靴等)标准做好自我防护后,用水银体温计复测发热人员体温,并对流行病学史及病症进行询问;立即报告领导小组组长(校长、园长);安排专人联系、报告、配合区应疫办医疗救治组、辖区医疗机构、区局防控办、家长等开展工作;联系相关人员,及时开展应急处置; 4.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病例处置组 组 长:**** 成 员:****(校医、全体家长、值班人员、班主任、代课教师、宿管人员)
职 责:
主要负责对校门口、校园内发现的发热患者及接触者实施隔离、测温、询问、管控。
1.病例处置组组长在师生员工进入学校时,安排专人,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做好自我防护,随时待命;接检测处置组通知后,做好二次测温、病史询问等工作;安排人员劝阻其他师生远离隔离区。
2.接健康监测组的发热等特殊情况报告后,病例处置组组长第一时间安排专人,按照二级防护标准做好自我防护,赶赴病例发现的现场,将病例按照指定线路带到隔离室,做好二次测温、流行病学史、病史询问等工作;同时联系辖区医疗机构安排人员做好病例转运救治。发热病例发现现场的师生隔离,直到医疗机构有确诊指令,然后按照指令要求开展下一步工作。
3.寄宿制学校夜间发现发热等特殊情况后,病例处置组组长要按照应急程序开展隔离、询问、管控,配合医疗机构转运等工作; 4.病例处置组组长负责发热师生员工的接触人员居家隔离指导工作; 5.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消毒杀菌组 组 长:**** 成 员:****(后勤主任、相关人员)
职 责:
全面负责疫情期间的校园清洁消毒工作。
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每天对校园进行 1 次全覆盖式清洁消毒,尤其是教学楼、办公楼、餐厅、宿舍楼、卫生间等师
生流动密集的区域,对多频次接触部位加大消毒频次,并做好消毒记录; 2.每天要对校门口健康监测点、隔离区、卫生室、隔离室等重点区域开展规范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3.对病例所接触的区域、物品、活动路线等进行终末消毒; 4.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五)密接排查组 组 长:**** 成 员:****(相关主任、班主任、值班人员等)
职 责:
师生员工中有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高风险人员时,在区疾控中心等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其接触人群、场所的追踪、排查工作。
1.密接排查组组长要建立并准确掌握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及家属、家长(共同生活者)的现居住地、近 14 天外地旅居史、联系电话、身体健康状况台账,及时更新; 2.班主任要建立并准确掌握本班全体学生及家长(共同生活者)的现居住地、联系电话、近 14 天外地旅居史、身体健康状况台账,及时更新;
3.师生员工中有疑似病例、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高风险人员时,全力配合区应疫办分配给学校的各项追踪、排查、统计、宣传等工作。
4.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六)后勤保障组 组 长:**** 成 员:****(总务处人员)
职 责:
负责按照工作标准储备足量防控物资,并提供相应保障。
1.按照防控物资储备标准及要求,按时配足配齐疫情防控的设施设备及相关物资,并及时补充; 2.为各工作小组提供疫情防控所需物资保障; 3.加强和其他工作小组的协同配合,共同完成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应急处置 (一)学生在校外(家)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腹泻等相关症状时 1.班主任每天 7 点向本班学生发出健康打卡指令,学生及家长在 8:00 前完成体温测量及“学安 APP”健康打卡。
责任人:班主任、学生家长
2.班主任在“学安 APP”上发现学生或家长有发热(37.3℃及以上)、干咳、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及时电话详细询问,分类处置:
(1)如果学生或家长近 14 天没有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阳性检测者或与其有活动轨迹、时空伴随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人员接触史等,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由家长带领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到辖区卫生医疗部门就诊,康复后,持医院复学或诊断证明,经经校长签字,方可返校。
(2)如果学生或家长近 14 天有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阳性检测者或与其有活动轨迹、时空伴随者,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人员接触史等,有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告知学生及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不得外出,并立即向学生所在社区报备,由所在社区联系辖区医疗机构将学生及家庭共同生活成员点对点转运至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或市二院发热门诊就诊; 责任人:班主任、学生家长 3.班主任将学生情况报告安全管理员,安全管理员报告校长,校长报告中心校,中心校报告区局防控办和当地街镇(区局防控办按照校园发生疫情流程报告)。
4. 学校密切关注学生或家长的病情,配合区应疫办校园防控小组分类处置:
(1)经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发热门诊筛查、诊治,无需留观或住院治疗的发热患者,按照区应疫办处置
意见,医学、集中或居家隔离 14 天后,待身体康复后持病历和相关证明,经校长签字后返校上学。
(2)经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筛查、诊治,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实施管控、报告、流调、隔离等程序。
a.学校(通过网格管理途径)通知所有班主任全面管控学生,禁止学生教职员工流动,等待区级层面开展疫情处置。
b.学校报告区局防控办和当地街镇,区局防控办按照校内疫情报告程序逐级报告,并组织开展区级层面疫情处置。
c.学校配合区校园防控组应急处置小组,开展流调、隔离、封校、停止一切线下活动等。
责任人:校长、班主任、全体教职员工 4.如果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密接排查组要做好确诊学生近期在校园的接触人群、活动场所、接触物品的排查登记;病例处置组做好所有与确诊学生近 14 天有过接触学生的居家隔离或医学隔离配合工作,及时做好确诊学生近 14 天活动场所和接触物品的封锁管控工作;消毒杀菌组严格做好确诊学生活动场所及接触物品的终末消毒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各小组所需物资储备及保障。
责任人:密接排查组组长、病例处置组组长、消毒杀菌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
5.被确诊学生积极配合治疗,直至康复;出院后居家隔离 14天,身体健康,持医院或疾控中心解除隔离通知单,经校长签字后返校上学。
责任人:家长、校长 (二)学生在进入校园时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腹泻等相关症状 1.健康监测组在校门口逐一对进入学校的师生员工进行测温和健康排查,排查人员发现有发热(37.3℃以上)、干咳、乏力、呕吐、腹泻等症状的人员,立即管控校门口禁止师生流动,通知病例处置组人员将学生带到临时隔离室,进行询问近期活动轨迹情况,并第一时间报告健康监测组组长,报告校长。
责任人:发现病例的排查人员、健康监测组组长 2. 病例处置组人员根据询问情况分类处置:
(1)如果学生或家长近 14 天没有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阳性检测者或与其有活动轨迹、时空伴随者,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人员接触史等,排除新冠肺炎可能性。
a.通知家长带领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到辖区卫生医疗部门就诊,康复后,持医院复学或诊断证明,经校长签字,方可返校。
b.安排消毒杀菌组对发热病人活动的场所、路径等严格消杀,并开展校园终末消杀。
(2)如果学生或家长近 14 天有接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及阳性检测者或与其有活动轨迹、时空伴随者,有中高风
险地区旅居史或与其人员接触史等,有新冠肺炎的可能性,病例处置组组长报告校长,校长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实行管控、报告、转运、流调、消杀等程序。
a.安排所有师生暂时远离校门口,病例处置组管控临时隔离室,消毒杀菌组对校门口进行严格消杀; b.报告辖区卫生院,将隔离学生点对点转运至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或市二院发热门诊就诊; c.报告中心校,中心校报告区局防控办和当地街镇(区局防控办按照校园发生疫情报告流程报告,并配合开展管控、流调、隔离等相关工作); d.安排学生继续返校。密接排查组配合区应疫办校园防控组开展与转运学生接触师生人群、活动场所的流调工作。
e.班主任通知学生家长居家,禁止外出活动;并督促家长报告社区,配合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责任人;校长、班主任、病例处置组、家长 3.学校密切关注学生的病情,分类处置:
(1)经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市一院、市二院)发热门诊筛查、诊治,无需留观或住院治疗的发热患者,按照区应疫办处置意见,医学、集中或居家隔离 14 天后,待身体康复后持病历和相关证明,经校长签字后返校上学。
(2)经新冠肺炎区级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筛查、诊治,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立即配合区应疫办校园防控组开展疫情突发应急处置。
a.学校通知所有班主任全面管控学生,禁止学生教职员工流动; b.密接排查组进一步流调近期接触的师生、学生活动的场所、接触的物品等,进行排查登记; c.按照区应疫办意见,学校停止一切线下活动,实行集中和居家隔离措施; d. 消毒杀菌组开展校园终末消杀。
责任人:校长、密接排查组、消毒杀菌组、班主任、全体教职员工 4.病例处置组做好所有与病例近 14 天有过接触人群的居家隔离或医学隔离配合工作,及时做好病例近 14 天活动场所和接触物品的封锁管控工作;消毒杀菌组严格做好病例活动场所及接触物品的终末消毒工作;后勤保障组做好各小组所需物资储备及保障。
责任人:密接排查组组长、病例隔离组组长、消毒杀菌组组长、后勤保障组组长 5.被确诊学生积极配合治疗,直至康复;出院后居家隔离 14天,身体健康,持医院或疾控中心解除隔离通知单,经校长签字后返校上学。
责任人:家长、校长
(三)学生在校园内出现发热(≥37.3℃)、干咳、乏力、腹泻等新冠相关症状 1.班主任、代课教师、宿管人员、值班人员要密切监测学生在校期间的健康状况。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学生的晨午检,代课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