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振兴乡镇 >

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示范镇村工作方案【精选推荐】

时间:2022-11-03 13:05:08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示范镇村工作方案【精选推荐】,供大家参考。

2023年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示范镇村工作方案【精选推荐】

 

 x 县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实施方案范文(1)

 为深入贯彻中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街接的意见》(中发〔2020〕30 号)、《中共 x 省委、x 省人民政府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x 发〔2021〕x 号)、《x 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创建工作方案》要求,稳步推进“十四五”乡村振兴示范镇村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示范镇村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目标,突出产业先行,规划引领,以改善乡村生活条件、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治理制度、提升乡村文明水平、转变乡村发展方式为着力点,以乡村建设为基础,以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为推手,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宜居乡村、活力乡村,展现产业兴、生态美、乡风好、治理优、百姓富的 x 乡村振兴典型样板。

 (二)目标任务。到 2025 年,建成省级示范镇 1 个、省级示范村 8 个(其中 2022 年前建成 3 个:长城镇双湾涧村、长官庙镇李沟村、吴仓堡镇丈方台村;2023 年建成 2 个:x 街道南沟村、白豹镇王湾村;2024 年建成 2 个:铁边城镇铁边城村、周湾镇王树湾村;

 2025 年建成 1 个:庙沟镇楼房掌村),县级示范镇 2 个、县级示范村 10 个(其中 2022 年前建成 3 个:周湾镇周湾村、白豹镇土佛寺村、长官庙镇长官庙村;2023 年建成 2 个:庙沟镇大岔村、长城镇榆树坪村;2024 年建成 3 个:x 街道张坪村、铁边城镇杨庙台村、五谷城镇凤寺村;2025 年建成 2 个:吴仓堡镇黄砭村、五谷城镇五谷城村)。到 2025 年,省级示范镇农业总产值达到 5 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3 万元以上;县级示范镇农业总产值达到 3.5 亿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1 万元以上;省级示范村农业产值突破 8000 万元,县级示范村农业产值突破 7000 万元,示范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5 万元以上。

 到 2025 年,示范镇村产业结构得到根本优化,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园区做大做强,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乡村实用人才门类齐全,企业兴乡、人才下乡、能人回乡机制形成,文化体育设施健全,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乡风文明深入人心,基础设施完善,城镇风貌彰显,农村人居环境焕然一新,美丽宜居乡村特色鲜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基本完善。示范镇村成为高水平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成为全县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为推进全县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二、坚持原则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是坚持产业优先。牢固树立“大抓产业、大抓增收”的鲜明导向,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首要任务,按照“3+3+x”产业布局,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三是坚持项目整合。紧紧围绕“五大振兴”和乡村建设,整合项目、聚合要素、聚集资源、捆绑资金,将资金、政策、项目、人才向示范镇村倾斜,全面提升示范镇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由“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

 四是坚持联村示范。充分发挥示范村在产业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辐射带动周边村联合发展,构建起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管理高效、抱团发展的示范建设共同体,形成大村带小村、强村带弱村,一村带一片、联村带一川的共同发展格局。

 五是坚持改革驱动。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抓手,盘活资金、资源、资产等要素,促进要素高效流动,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提升乡村发展能力。

 六是坚持人才支撑。大力培育农业服务人才队伍,组建农业科技服务团队,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引进一批“洋专家”、“新农人”,下派一批“科技员”、“特派员”,吸纳能人返乡,全方位、多渠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三、工作重点 (一)科学编制村庄规划

 1. 立足全域发展规划。立足城乡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根据示范镇村的历史文化、发展现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谋划全域发展,科学定位镇村功能和发展方向,一体规划村庄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乡村建设等,形成示范镇村创建方案。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乡村振兴局 配合单位:各镇街 完成时限:5 月底完成 2. 立足项目整合规划。充分发挥部门行业优势,结合示范镇村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发展潜力,科学谋划布局项目,积极争取引进项目,列出行业部门支持示范镇村创建项目清单,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确保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乡村发展等项目向示范镇村倾斜聚集。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乡村振兴局 配合部门:县行政审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经发局、县文旅局、县商务局、县卫健局、县教科体局、县应急管理局、县交通局、县民政局、县气象局 完成时限:5 月底完成 (二)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3. 加快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围绕“3+3+x”产业体系,把产业发展作为打造示范镇村的“牛鼻子”,高质量推进富民产业发展。

 (1 1 )品质化提升山地苹果产业。按照“扩规、提质、增效”的思路,在高标准建园、精细化管理、规模化发展和品牌化经营上走在前列,引领全县果业高质量发展。到 2025 年,示范镇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面积达到总建园面积 70%,山地苹果达到 2 万亩,产值达到2 亿元;以山地苹果为主导的示范村面积达到 2000 亩,全部建成为高标准山地苹果示范园,产值达到 2000 万元。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果业服务中心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2 2 )规模化发展畜牧业。按照“规模养殖、果畜结合、龙头带动、循环发展”的思路,稳步扩大生猪、肉羊、肉牛等畜牧养殖规模,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推动果畜区域平衡、协调发展,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到 2025 年,省级和县级示范镇生猪、肉羊等规模养殖场分别达到 30 家、20 家,存栏分别达到 3 万只(头)、2 万只(头),产值分别达到 6000 万元、4000 万元;以畜牧业为主导的示范村生猪、肉羊存栏分别达到 5000 头、5000 只,产值分别达到 1000 万元、600万元。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延安生态环境局 x 分局、县乡村振兴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3 3 )区域化提档设施农业。按照“扩面积、调结构、提质量”的思路,以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根据周长涧地和洛河川道不同区域打造蔬菜、瓜果、菌类等种植基地,区域化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到2025 年,省级和县级示范镇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达到 3 家、2 家,设施农业面积分别达到 600 亩、500 亩,产值达到 1800 万元、1500 万元;以设施农业为主导的示范村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400 亩,产值达到1200 万元。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蔬菜中心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4 4 )品牌化提效种植业。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的要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苹果幼园套种大豆等技术,引进新优品种,实现杂粮作物良种全面更新换代,不断增加胡萝卜、南瓜、谷类等特色种植效益。到 2025 年,省级和县级示范镇特色种植面积分别达到 1.5 万亩、1.2 万亩,以特色种植为主导的示范村特色种植面积达到 0.2 万亩。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技推广服务中心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乡村振兴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5 5 )本土化推进林下经济。以争取实施白于山区百万亩绿色生态屏障示范项目为契机,大力发展山桃、山杏、沙棘为主的特色林果

 业,按照“十百千”计划,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鼓励经营主体承包荒山和荒坡种植山桃、山杏等特色林果,对现有经济林做好管护抚育,培养一批经销经纪人,扶持引进一批加工企业,提升产业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特色林果业的发展逐步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到 2025 年,省级示范镇林产品加工新型经营主体达到 2 家以上,改造提升经济林 2000 亩以上,省级示范村发展林下种养殖户100 户以上;县级示范镇林产品加工新型经营主体达到 1 家以上,改造提升经济林 1000 亩以上,县级示范村发展林下种养殖户 50 户以上。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林业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6 6 )特色化探索水产养殖。以“生态健康养殖、尾水治理推广、养殖用药减量、种业质量提升”四大行动为抓手,以网箱养殖为主导,全力推进示范镇村库坝特色养殖、智能养殖和水产品冷藏保鲜等设施建设,全力推进水产养殖发展。到 2025 年,有条件的示范镇村建成特色水产养殖基地 3—5 处,同时全力打造集捕捞、垂钓、餐饮和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水务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商务局、延安生态环境局 x 分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7 7 )多元化推动农(文)旅融合。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兴农、以文铸魂”的思路,完善配套设施,着力发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和乡村的多重价值,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途径。到 2025 年,示范镇建成 1 个以上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产值达到 1000 万元;力争农(文)旅融合示范村达到 3—5 个,以农(文)旅融合为主导的示范村全部达到 3A 景区并争创 4A 景区,形成果园成片、养殖成区、特色成名、农(文)旅融合的循环产业格局,为全县产业发展提供样板和经验。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文旅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4 4. . 加快构建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生产手段、优化农业生态环境。

 (1 1 )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基础。要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加快引进适合生产条件、农民需要的先进农机,既要发展适应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大中型农机,也要发展适应小农生产、川道山区和涧地作业的小型农机以及适应特色作物生产、特产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还要培育壮大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户以及农机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鼓励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

 主体从事农机作业服务,示范镇村至少组建 1 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到2025 年,示范镇村农机装备品类基本齐全,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 7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 50%左右。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配合部门:县经发局、县水务局、县教科体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2 2 )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引进。农业依靠科技,科技依靠人才。坚持人事结合、引育并举、分类分层、综合施策的办法,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推行“县聘镇用下沉到村”机制,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引进,积极推动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到 2025 年,示范镇建立完备的乡村振兴人才库,乡村各类人才齐全,作用充分发挥。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配合部门:县教科体局、县文旅局、县人社局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3 3 )强化农村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以示范镇、示范村为辐射,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多站合一”的镇街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站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加快推进农村寄递物流共同配送

 模式。支持流通企业以县城和示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建设“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鼓励开展特色农产品展销促销活动。到 2025 年,示范镇村全部建成为全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镇村。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商务局 配合部门:县财政局、县乡村振兴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经发局、县供销合作社 完成时限:按创建年度下达任务完成 5. 加快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关键是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培育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 1 )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实施集体经济提效行动,通过强化村集体经济运行管理、村“两委”班子能力提升、严格考核激励等措施,以“集体经济+经营主体+基地+农户”为模式,采取直营、承包、租赁、外租、参股等形式,确保村集体经济实现总量增长、质量提高、实力增强。到 2025 年,示范镇村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科学、充满活力、示范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省级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40 万元以上,县级示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20 万元以上。

 责任领导:x 牵头部门:县农业农村局 配合...

推荐访问:标签 实施方案 振兴 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实施方案范文4篇示范镇村工作方案 乡村振兴创建示范村实施方案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