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4篇),供大家参考。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可以改进提高,趋利避害,避免失误。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总结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篇一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新发展阶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大意义。
(一)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繁重,传统产业占比依然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尚未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业链供应链还处于向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关口。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加强我国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持续壮大绿色低碳产业,将加快形成绿色经济新动能和可持续增长极,显著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效益,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强大动力。
(二)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但也要看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将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不断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三)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维护能源安全的重要保障。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须臾不可缺少的资源。20xx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不足16%。随着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一步推进,能源消耗量还将刚性增长。目前我国不少领域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一些能源品类的外采率不断攀升,20xx年石油、天然气外采比重分别达到73%和43%,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持先立后破,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以绿色、可持续的方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能源需求,提高能源自给率,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安全性、可持续性。
(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中国历来重信守诺,狠抓国内碳减排工作,20xx年单位gdp碳排放较2005年累计下降48.4%,超额完成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自主贡献目标,将完成碳排放强度全球最大降幅,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从碳排放峰值实现碳中和,体现了最大的雄心力度,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必将为全球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巨大贡献。
可见,努力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我们自己要做的重大事项,必须坚定不移地主动作为积极作为。
二、准确把握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基本要求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决不是就碳论碳的事,而是多重目标、多重约束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需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采取强有力措施,重塑我国经济结构、能源结构,转变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意见》明确了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表、路线图,围绕“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个方面主要目标。
为确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要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是要坚持全国统筹。碳达峰碳中和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可能由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单打独斗”,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需要地方、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做到统筹协调、分类施策、重点突破、有序推进。要压实地方责任,组织地方从实际出发制定落实举措。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二是要坚持节约优先。我国是人口大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能源资源约束问题还比较突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把节约放在首要位置,不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坚决反对奢侈浪费,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
三是要坚持双轮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低碳发展集聚,用好碳交易、绿色金融等市场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绿色低碳转型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切实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能源和相关领域改革,敢于打破利益藩篱,大力破除制约绿色低碳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强化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
四是要坚持内外畅通。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坚持以我为主,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同时也要用好国内国际两方面资源,大力推广先进绿色低碳技术和经验。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多边进程,承担与我国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要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携手国际社会共同保护好地球家园。
五是要坚持防范风险。当前,我国仍处在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时间窗口偏紧,技术储备不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任务相当艰巨。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规律、把握节奏。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先立后破,处理好减污降碳和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活的关系,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可能伴生的经济、金融、社会风险,防止过度反应,确保安全降碳。
三、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重点工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抓住“十四五”开局起步关键期,围绕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把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作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严控增量项目,实施用能预警,加强督促检查,建立长效机制。大力推进传统产业节能改造,持续提升项目能效水平。切实开展钢铁、煤炭去产能“回头看”,坚决防止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死灰复燃。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促进农业固碳增效。加快商贸流通、信息服务绿色转型,推动服务业低碳发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绿色制造体系,推动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切实推动产业结构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升级。
二是有力有序调整能源结构。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稳妥有序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低碳转型,逐步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坚持节能优先,落实好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措施,统筹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有序减量替代。严控煤电项目,“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大力实施煤电节能降碳改造和灵活性改造,推动煤电加快从基础性电源向基础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鼓励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因地制宜开发水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
三是加快城乡建设和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在城乡建设领域,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大力实施绿色建造。结合城市更新、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提高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加快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在交通运输领域,加大对新能源车船的支持推广力度,构建便利高效、适度超前的充换电网络体系,加快交通运输电动化转型。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绿色低碳出行。
四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提前布局低碳零碳负碳重大关键技术,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用好“揭榜挂帅”“赛马”机制,有序推动以“军令状”方式开展低碳零碳负碳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快智能电网、储能、可再生能源制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深入研究气候变化成因、碳汇等基础理论和方法。完善人才体系和学科体系,加快培养一批碳达峰碳中和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应用推广专业化人才队伍。
五是巩固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持续推进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着力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为巩固和提升我国碳汇能力筑牢基础。以森林、草原、湿地、耕地等为重点,科学推进国土绿化、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湿地和耕地保护等,不断提升碳汇能力。加强与国际标准协调衔接,完善碳汇调查监测核算体系,鼓励海洋等新型碳汇试点探索。
六是健全法规标准和政策体系。全面清理现行法律法规中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相适应的内容,研究制定碳中和专项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加强标准国际衔接。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碳排放数据管理和发布等制度。完善投资政策,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投融资体系。积极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碳减排货币政策工具,有序推进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开发。加大财政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统筹推进绿色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化机制建设。
七是加强绿色低碳发展国际合作。持续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产品贸易。加快共建“一带一路”投资合作绿色转型,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深化与各国在绿色技术、绿色装备、绿色服务、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坚持我发展中国家定位,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主动参与气候治理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意义重大、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加强党的领导、强化统筹协调、严格监督考核,以钉钉子的精神狠抓贯彻落实,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篇二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列为20**年的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年前实现碳中和。要抓紧制定2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峰。
抓住机遇
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我国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幅度降低煤炭消费占比,需要克服技术、产业等方面各种复杂的难题。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等低碳先进技术和产业,完全符合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20**年10月,全球400余家风能企业一致通过的《风能xxx宣言》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须为风电设定与碳中和国家战略相适应的发展空间。这意味着,风电将进入倍增阶段。
据了解,全球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为当前全球电力需求的40倍,风电产业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力量之一,必将承担更多责任,未来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在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的大环境下,风电等清洁能源产业必将大有所为。
完善碳排放交易机制
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逐步完善碳排放交易市场
机制,要坚持把碳市场建设的一般性理论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全国碳市场,在制度、设施、核算等各方面重点推进。
20**年10月,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xxx、xxx等7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20**年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截至20**年8月,xxx等试点省区市碳市场共覆盖钢铁、电力、水泥等20多个行业,接近3000家企业,累计成交量超过4亿吨,累计成交额超过90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试点范围内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保持双降趋势,显示出碳市场以较低成本控制碳排放的良好效果,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增强了其低碳转型意识。
企业主动求变加快技术创新
在生态文明新时代,国家经济转型路径已基本清晰——20**年以后,中国将走出一条更为“陡峭”的碳排放曲线。作为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企业将在未来节能减排引发的一系列变革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主动求变、主动作为,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加快节能降耗技术使用,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当下,企业应加大技改投入,多应用低能耗低碳技术,这不仅是为社会作贡献,也将成为企业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来源、开拓广阔市场的资本优势。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为了保护地球家园,让每一个人的生活更美好。绿色低碳生活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态度,关系个人健康,也关系生态环境。洗漱时,记住随手关闭水龙头;
出行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
工作中,提倡无纸化办公……成千上万人的共同行动,将汇聚成磅礴的绿色力量,日积月累,则可取得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之效。
20**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两个百年”目标交汇与转换之年。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对我国实现经济行稳致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意义。
20**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会议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明年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针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好第一步”,会议给出了明确答案。
会议指出,明年要抓好八大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二是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三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四是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
六是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
七是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
八是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
此外,会议还强调,要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合理把握宏观调控节奏和力度,精准有效实施宏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普惠金融服务,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创新,让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增加活力。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篇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4日发布。《意见》就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全面部署,充分彰显了我国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勇气、坚定信心和空前力度,充分展现了我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的大国担当。
意见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
20xx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意见明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
提出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等五方面主要目标,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重点任务:一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二是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三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四是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五是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六是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七是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八是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九是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十是完善政策机制。
意见强调,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加强党中央对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统筹协调,压实地方责任,严格监督考核。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人类需要一场自我革命,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地球。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代表了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大方向,是保护地球家园需要采取的最低限度行动,各国必须迈出决定性步伐。中国一直是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派,为《巴黎协定》的达成和生效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去年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正式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庄严承诺。此次印发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举措。《意见》的实施,将为我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也将为全球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习近平主席强调,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负责任大国应尽的国际义务,这不是别人要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要做。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我国承诺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时间,远远短于发达国家所用时间,这意味着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这无疑需要我们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发展和减排、降碳和安全、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立和破、政府和市场、国内和国际等多方面多维度关系,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意见》要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言必行,行必果。《意见》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30年前、2060年前两个重要时间节点,明确提出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加快推进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升城乡建设绿色低碳发展质量、加强绿色低碳重大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持续巩固提升碳汇能力、提高对外开放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健全法律法规标准和统计监测体系、完善政策机制等重点任务。要坚持“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畅通、防范风险”的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把《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也是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能力的一场大考。坚决扛起碳达峰、碳中和责任,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我们就一定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以生态文明之光照耀前行道路。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篇四
山东省在“十三五”期间,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成绩显著,无论在环境保护、行业效益提升和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方面都为全国作出了表率。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对“十三五”的错峰生产政策执行情况进行经验总结很有必要,意义重大。今天的会议除了省内水泥企业领导人外,还有工信部原材料岳全化处长,山东省工信厅孔庆成副厅长、王功永调研员,以及省生态环境厅王寒同志,以及济南市、泰安市、潍坊市、聊城市、德州市、烟台市、济宁市、临沂市工信局都来参会,足以说明工信部、山东省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对水泥错峰生产工作的重视程度。山东省是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最好的省份之一,尤其是省工信厅和生态环境厅在制订和执行水泥错峰生产计划和督察中,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组织力量,依靠大企业带头引领发挥作用,真正做到“政府两厅”口径一致,协会按环保和市场需求精准制订错峰生产计划,大企业带头执行、督察停窑到位,全省年错峰生产165天,有效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改善环境,实现行业效益稳增长,是我国制造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严格贯彻产业政策的成功典范。
从“十四五”起,工信部和生态环境部将水泥错峰生产提升为“常态化”,充分显示出政府主管部门将加大对产能严重过剩行业、对能源高消耗和污染重排放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及持续性。
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是科学的,符合水泥生产、经营和市场运行规律。
水泥窑在熟料煅烧过程中因燃烧煤炭带来环境污染,在确保水泥产品市场供给的前提下,维护熟料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减少熟料过剩产能,既能改善燃煤带来的环境污染,又能压减库存降本增效,对企业、对环境、对市场三者有利。通过控制供给侧产量来有效化解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季节变化、市场需求变化来制定水泥窑错峰生产时间表,精准有效,凡是错峰生产计划执行到位的地区,即使产能利用率较低,行业效益依然稳定。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根据南北市场和季节差异,有计划地制定不同的停窑时限,以限产降库存为目的,解决全年市场供需动态平衡,化解产能过剩和配合改善环境问题。环保的差异化绩效分级管控是针对短时间内、不确定时间段的重污染预警期间临时要求不同地区的企业停产限产,以压减局部地区污染排放总量为目的,解决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两项政策相辅相成,并不存在绩效分级政策取代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常态化错峰生产是针对全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分级政策是针对局部地区大气污染管控的措施;
常态化错峰生产针对的是全省水泥窑企业,绩效分级政策针对的是防控重点地区的所有企业。因此,即使环保a级企业可以在重污染预警期间不停产,也不可以说a级企业不用执行错峰生产。
常态化错峰生产促进了行业协会组织的行业自律诚信,形成了先进行业文化。
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一靠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二靠大企业领导人的格局和企业社会责任担当,三靠行业协会职能发挥和协调服务能力。贯彻常态化错峰生产政策,企业是执行主体,政府是引导督查,协会是服务平台。正是由于推行常态化错峰生产,各级协会组织在强化行业自律诚信方面有了抓手,也正是在执行错峰生产过程中,彰显了一批有思想格局有责任担当的企业领导人,形成了“行业利益高于企业利益,企业利益孕育于行业利益之中”的先进行业文化,先进的行业文化也是生产力。水泥行业每年举行一次大企业领导人圆桌会(c12+3峰会),对行业发展和每年的重点工作达成共识意见。跨省区域之间的错峰生产计划协调,有效缓解了市场公平竞争环境。一大部分省水泥协会主动与上下游行业协会互动,有效化解了市场中成本传递的矛盾,水泥行业的错峰生产经验正在被其他行业学习效仿。需要指出的是,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变化,制定错峰生产计划中,不能讨论协议定价,必须加强反垄断意识,反不正当竞争。
常态化错峰生产是水泥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强调对供给侧的结构性改善和维系供需平衡,从而实现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在水泥窑需要限产停产的大势下,形成了控制新增产能项目建设,促进企业技术改造降成本,市场自我约束讲诚信经营,行业生态文明讲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向“价本利"转型,行业高质量发展有了基础。“十三五”后期,水泥行业利润创出了历史新高,企业环保投入创出了新高,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创出了新高,用企业员工的说法,没有错峰生产就没有水泥人的尊严,更谈不上企业创新发展。这就是常态化错峰生产在水泥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最大亮点。
政府部门常规的行业管理多是在规划和金融政策层面,面对完全市场化竞争的、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如何动用行政手段去干预无序竞争的市场,引导困难行业走入高质量发展的轨道,需要政府服务创新,决策部门观念创新。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来源于北方地区水泥企业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建议,政府主管部门有服务市场的意识,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管理模式上升到行业管理的产业政策,并以国办发文件形式颁发,这本身就要有政策创新的勇气。
好政策要有可操作性,必须有创新。在贯彻执行水泥错峰生产政策过程中,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认真落实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市场协调功能,协助政府来贯彻执行产业政策,借助强化行业自律诚信,逐步完善错峰生产政策的市场可操作性。可以说,没有错峰生产政策,企业不可能自发主动停窑;
没有行业协会的协调服务,错峰生产政策很难完善;
没有大企业的引领担当,错峰生产政策不可能执行到位。很多好政策没能下沉,其中很重要的是政策在可操作性方面缺少创新。
因此,常态化水泥错峰生产政策,是我国引导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大的产业政策创新成果。
常态化错峰生产有利于推动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是企业减污降碳、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助推器。
碳达峰碳中和的核心是达峰后逐年碳排放减量,直至实现碳中和的碳净零排放。其实,多年来水泥企业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项目,几乎都是与碳减排有关联,尤其“十三五”开始推行的错峰生产政策,为水泥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奠定了基础。碳达峰一个重要内容是确定达峰时间、峰值量和分配碳配额,执行错峰生产后,各行政省区根据市场需求量,较为客观真实地记录出实际产能利用率,各企业的实际产出量,这为碳达峰的峰值统计,各企业的碳配额计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撑。今后的常态化错峰生产不仅要解决停窑限产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还可以将约束性的碳配额指标纳入错峰生产一并调控。
水泥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仅限于未来的碳减排工作,减少污染排放、行业结构调整、资源综合利用同样重要。化解产能严重过剩、淘汰落后产能带来的行业结构性碳减排短期潜力更大。尤其是未来的碳中和不是一个企业或集团之力能够完成的,需要借助国家的产业政策和行业合力才能共同完成。
碳达峰碳中和势必促进水泥行业新一轮的技术结构调整,围绕碳减排碳中和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将愈加活跃,同样行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研究也将加快制订,相信行业结构性减排也在政策研究之列,如同错峰生产政策创新一样,碳减排也必定有新的产业政策创新。
推荐访问:中和 工作总结 年碳达峰碳 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4篇) 2023年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结(4篇) 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