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教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思路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面打响“学在某”教育品牌总目标,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教育各项工作取得实效。荣获2023年一季度“担当追赶奋斗者团队”称号,通过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省级督导评估。
一、2023年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年为抓手,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水平 1.深化“红旗飘”思政教育。进一步深化“三知”,做好“六行”,坚持让思政教育更新、更活、更实。推出“校长园长话思政”“在思政浸润中茁壮成长”系列主题活动。挖掘和培育校本化思政教育项目,打造“芥子园讲堂”“笠翁对韵”“非遗文化”等30个乡土文化育人品牌,11个红色文化育人项目,72个特色课程和80多个“思政行走课堂”,8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思政研学。推出少年传习“云”思政平台,开展“某少年红色活动纪实”“某教师红色教研纪实”云思政实践记录活动,累计发布红色教育实践记录105459条,点赞突破27万。4月份承办全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同课异构教学现场会;
6月份承办全国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改革与创新研讨暨“ 红旗飘”思政教育现场会,某经验向全国推广。
2.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谋划实施“讴歌盛世 筑梦教育”“七个100”系列纪念活动。开展四史阅读活动,支部书记、骨干党员担当领学人,成立联村导师宣讲团,已上党课245场次。各学校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开展“学在某杯党史知识竞赛”“我手绘我心”讲述红色故事、时间轴里话党史、线上党史知识“云竞赛”等活动;
开设“少年传习—党史少年说”某本地特色党史课程,打造“某心红船学院”“闪闪红星营”“红某坊”等一批可看可学的校园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组织全体师生参与“党史学习教育”线上打卡活动,参与师生数达9140人,共计打卡54815次。
(二)以“双减”工作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双减工作稳步推进。全面推进“365”双减工程。深化“四点半”学堂,执行“五项管理”,开展课后服务、体艺实践等“六大行动”。坚持以品质学校创建为抓手,在中小学全面开展美丽校园、快乐校园、幸福校园建设,打造“一校一品”文化特色。11月被某教育局评为“某县中小学体育大课间评比”优秀组织奖。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深化“黑白”名单制度。截至目前,实现课后托管服务义务教育阶段覆盖率100%,学科类培训机构从113家减少为11家,压减率90.3%。
2.全面开展“课堂革命”。抓住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深入开展“深耕教研与集体调研”活动,由教研员与学科教师结对,从备课、上课、听课、讨论、总结等各环节进行深入探究,全面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建立局领导、教研员联系薄弱学校制度,今年以来,局班子成员赴联系学校指导工作20余次,教研室分学段、学科赴联系学校开展“课堂革命”80余次。选聘部分业务素质高的“退二线”校级领导成立“督教团”,会同教研室、责任督学,开展作业校本化专项督查。今年我县高考纯文化课特殊类型招生分数控制线上线人数比去年净增130人,上线率21.41%,比去年提高4.02个百分点,一段上线率跃居某第4,超某县区、东阳县一段上线率。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线(切块线)448分,首次超某县区最低控制线3分。
3.深化城乡教育共同体。健全完善城区名校与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工作机制,落实“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目前已组建义务段学校31对结对学校,实现全覆盖。进一步加强县域优质学校对乡镇、农村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深化共同体建设。
(三)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全面打造优质师资队伍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聚兰工程”、“人才直通车”等渠道,做好优质教师引进工作。今年共招聘优秀教育人才40名,其中获教坛新秀或优质课一等奖以上县外在编制教师达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正高级教师1人。
2.加大教师交流力度。完善摘牌选岗和跨校竞聘方案,加大城区优秀教师支教力度。统筹各校紧缺和富余的教师岗位调配,切实解决各校课务安排方面的困难。加大对口支援地区的教师交流,今年共选派6三位教师分别赴四川和新疆支教,确定6所学校与通江的6所学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定期互派教师交流。
3.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召开乡贤人才基金奖励大会,对教育系统283名名优教师和班主任进行集中表彰,奖励资金达422.5万元。开展某县第十四届教坛新秀评比,新评选教坛新秀100名,某县教坛新秀5名,省教坛新秀1名。开展“最美教师”和第一届“耕耘奖”的评选,共评选出28名“最美教师”和30名“耕耘奖”获得者。
4.加大教师管理力度。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和负面清单制度,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制度,开展有偿家教“六个一”等师德师风专项整治行动。创新推出“师德师风我来评”公开监督新举措,接受学生、家长及社会各界监督,活动开展以来,平台共收到正面评价508条。加大清廉学校的建设力度,今年以来,共完成45所清廉学校创建工作。
(四)以教育评价为抓手,全面夯实教育管理基础 1.以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为契机,持续推动学前教育补短提升优质发展。修订出台《某县城镇住某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修订)》《2023年某县幼儿园招生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整治撤并“低小散”民办园7所,新设公办中心园分园1所,新开公办中心园2所和村集体幼儿园1所,确保一二级幼儿园覆盖面60%以上。某县教育局在“某县学前教育改革发展10年巡礼系列报道5”中以《创新谋发展 补短求突破》为总题宣传报道我县学前教育发展经验做法及成效成果。今年11月,某县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通过省级实地督导评估。
2.以推进重点建设项目为契机,整体提升教育办学水平。围绕创建省教育现代化县(县)目标,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今年共安排基建经费5105万元;
中小学及幼儿园校舍维修及配套设施改造项目37个,总投资1288万元。总投资6600万元兰一中扩建项目竣工初验;
总投资约8亿元的某职教中心改扩建项目一期工程投入使用;
总投资约3.28亿元的某杭州育才中学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振兴小学教学楼和体育看台改扩建项目、曙光学校迁建项目二期工程、某江镇公办中心园、上华街道公办中心园、大阜张集体公办园、烟 某村集体办公办园均已竣工并投入使用。
3.以平安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校园安全水平。开展校园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攻坚月活动和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落实安全隐患四张清单,筑牢安防体系,实现隐患清零。特别是聚焦交通、消防、食品、防疫、心理危机干预、校园欺凌、意识形态领域危机、防诈反诈等安全工作,利用国旗下讲话、微信、联村导师制等手段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安全措施,完善长效工作机制。
(五)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助力提升教育品质 1.全面落实义务段和学前教育网上报名。根据“公民同招”“网上报名”“电脑摇号”等新形势、新变化,严格按照就近免试、公正公开、便民高效原则,认真开展平台测试、政策宣传、网上报名等工作,今年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网上招生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2.全面落实某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工作。升级改造教育城域网,实现全网IPV6支持。开展网络同步课堂1305节,开展线下线上教研活动604次,线下教师交流43人次。进一步加强县域优质学校对乡镇、农村薄弱学校的结对帮扶工作,全面完成“创优质 促均衡”工作目标。
3.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育数字化改革工作。先后完成IRS一体化平台归集,党政机关整体智治门户建设等工作。围绕“双减”要求,积极推行“某培”和“金托管”平台,将学生学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装进数字化笼子。启动大数据精准教学项目建设,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投标。探索研发“师德师风我来评”多跨场景应用。
二、2024年工作思路 (一)实施教学质量提质工程 1.做强高中教育。制定实施兰某中学强校计划,实现明年高考在今年基础上特殊控制线上线人数再增加100人的目标。筹办全国高中地理教学研讨会,依托人教版、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全面推介某。
2.做活初中教育。实施初中强校计划,重点提升初中办学活力,提升中考高分段人数和普通高中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同时盯好后30%学生转化,关注全体学生发展,大幅提高教育满意度。
3.做实小学教育。实施“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学校”行动计划。深入推进“深学浅讲”课堂革命和“作业校本化”改革;
加强教科研,以项目化、清单化的方式推进分层教学、学生心理、复习课等校本教研;
探索符合学校特质的“1+x”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专注度、独立性及个性发展。
(二)实施硬件设施提升工程 1.推进学前教育补短提升。深入实施公办幼儿园扩容项目,新改扩建公办园3所。城县住某小区配套园应建尽建,提高城区公办园覆盖面。持续加大“低小散”民办园撤并工作,明年力争新撤3所以上,逐渐消除农村低等级民办园。
2.推进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推进某职教中心二期工程、永昌街道中心幼儿园二园新建工程、马达小学续建工程等7个实施类项目,计划总投资3.02亿元;
积极谋划兰六中改扩建、延安路小学迁建、横某小学田径场建设等3个储备类项目。
(三)实施教育改革引领工程 1.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明年确保精准教学大数据平台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精准化校本作业、学科重点难点的微课程建设,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资源推送。谋划实施“师德师风我来评”多跨场景应用。推进国家教育考试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工作,实现高中段学校网上招生全覆盖。
2.推进“双减”工作改革。以“365”工程为引领,深入推进“双减”工作。完善“双减”工作研究与指导中心;
继续深化“四点半”学堂,全面推行“1+X”菜单式课后托管课程体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需求;
探索实施群团组织助力教育“双减”工作计划,聚焦“双减”工作堵点弱项、关键小事,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3.推进“县管校聘”改革。继续完善县管校聘改革实施办法,细化《某县中小学教职工竞聘工作实施细则》,试行高职低聘、甚至不聘。通过竞聘上岗,完善学校教职工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实现教职工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4.积极参与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工作。做好“红旗飘思政教育的区域探索”和“以科学实验为载体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证研究”两个改革项目,积极参与某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改革工作,打响某特色的和谐德育教育,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实施教育人才支撑工程 1.加大教育人才引进力度。拓宽引才、育才渠道,通过“外引内培”策略,更好吸引教育人才,2024年计划招聘教师158名,其中高学历、高素质教师不少于50名。兰一中力争明年在引进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科有丰富竞赛经验的指导教师实现零突破,解决某竞赛成绩提升和尖子生培养的重要短板。
2.加大教育人才培养力度。2024年计划增加3—5个名师工作室,进一步发挥好名师工作室辐射、引领、孵化作用。开展名校长工作室的创建。建好各级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人才库。加强对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培养。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过程管理、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推进清廉学校建设,做强“6+X”工程,培育创建10所“清廉标准母版学校”。完善教师行为负面清单和师德失范行为通报警示制度,严厉打击教师组织或参与有偿带生、有偿补课活动,特别关注“双减”背景下滋生的违规违纪行为。